“原本以为要辗转多地,没想到在医院就能办妥了。”日前,在苏州京东方医院的远程公证服务点,台胞陈先生通过“台胞健保核退一站式通道”,仅用半个小时就完成了在大陆就医费用材料的公证申请。据了解,这正是苏州市吴江公证处深化“党建+公证”融合实践的缩影。
近年来,吴江公证处以党建为引擎,通过创新服务、筑牢根基、联动共治三维发力,将“红色动能”转化为“惠民实效”,全力打造法治惠民的“最美窗口”。近三年来,吴江公证服务量年均增长15%,获评全省司法为民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创新赋能 党建驱动服务破壁升级
盛泽镇某纺织企业遭遇原创服装样式被网店模仿抄袭,吴江公证处24小时内完成线上购物、收货流程保全及线下购买监督,封存侵权商品并出具公证书,为企业起诉并实现维权追责提供了有力支撑。
聚焦科创企业知产保护痛点,推出“产业链+公证”知产保护新模式,吴江公证处的党员公证员主动对接恒力、盛虹、亨通等27家企业,提供定制化公证服务;联合律所开展商业秘密保护专题巡回宣讲,指导企业通过“苏州存”平台即时存证工艺流程、客户名单、技术图纸、软件代码、营销渠道等核心数据,“‘产业链+公证’开创企业知产保护新模式”入选苏州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他们还积极联动市场监管部门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根据案件需要,快速介入并提供网页截屏、电子数据固定等证据保全公证,为后续行政处罚或民事诉讼提供坚实的证据支撑。
组织筑基 红色引擎锻造公证铁军
以学促干锻造先锋队伍,在理论武装与实践锤炼上出实招。吴江公证处党支部严格落实“一切工作到支部”导向,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紧扣公证行业风险点,以“支部书记讲党课”等形式,深入开展学习教育。今年以来,先后组织集中学习10次,以优化公证服务、解决业务痛点等为主题,进行深度专题研讨5次。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原原本本学”,更紧密结合公证行业特点和岗位风险点,分层次、分类别进行案例式、研讨式学习,使“铁的纪律”内化为党员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今年以来,吴江公证处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支部书记吴凤亚牵头组建“助企服务队”,先后深入亨通光电、康力电梯等企业,上门办理涉外授权、股权继承等公证事项50余件。他们还针对老年群体推出“敬老专窗”,提供预约上门、代查代办等便民服务,惠及群众300余人次。支部建设成效显著,吴凤亚获评吴江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吴江公证处获评为全省司法为民先进集体、“敬老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荣誉,以组织的“硬实力”夯实了发展的根基。
品牌聚势 党建联盟绘就共治同心圆
协同联动拓维度,吴江公证处将“正先锋”党建品牌打造成为凝聚各方力量、拓展公证服务空间的金字招牌。他们推出午间服务“不断档”“不打烊”服务,通过窗口人员轮流值班,在工作日中午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办证服务,既让中午办事的群众不白跑,也缩短了部分“卡点”办事群众的等待时长,最大程度地方便办事企业群众,让公证服务既有“加速度”,更显“人情味”。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他们依托“聚邻窗红”楼宇党建特色平台,有效整合楼宇内及周边企业资源,联动大数据局、住房公积金中心等共同发布“便民清单”,通过定期举办沙龙、座谈、需求对接会等形式,逐步形成以党建为纽带、以公证服务为基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产业链服务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服务互促,形成强大的“近邻”集群效应。
积极延伸服务触角,吴江公证处主动寻求与社会各界的协同合作。通过政协提案呼吁,在物业管理中尝试引入公证机制;参与破解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难题,为业委会选举、管理规约等提供程序监督和证据保全,将公证的专业力量有效注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
与此同时,他们深度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通过证据固定、调解协议赋强公证等方式,增强调解结果的公信力和可执行力,推动公证处自身的“党建圈”、面向群众的“服务圈”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治理圈”有效衔接、同频共振。
从医院远程服务点的便捷体验到楼宇党建联盟的资源共享,从台胞健保报销的跨境破冰到社区治理的公证赋能,吴江公证处始终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