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回家路
自公安部部署开展以侦破拐卖儿童积案、缉捕拐卖儿童犯罪嫌疑人、查找失踪被拐儿童为主要内容的“团圆”行动以来,扬州公安刑侦部门高度重视、主动作为,结合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宣传发动、数据采集、比对核查、认亲确认等措施,已核查反馈指令19条,找回失踪被拐儿童9名(含已死亡1名),时间跨度最长的61年,组织开展4场认亲活动,用实际行动不断助力离散家庭团圆梦,照亮失踪被拐儿童回家路。
一场阔别61年的相见
1960年,王某宏(已去世)在苏州打工期间,不慎与三儿子走失,其与妻子孙某英(已去世)长期以来一直寻找未果。
2019年,王某宏的侄子孙某余报警求助,“姑父临终前,一直念着小儿子,临走没再见到小儿子,是他最大的遗憾。姑妈孙老太已经91岁了,年老体弱,对小儿子的想念与日俱增,她最大的心愿,是和小表哥团圆!请警察同志帮帮忙!”
“团圆”行动开展以来,在扬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和江都分局,以及河北邯郸警方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发现邯郸人史某民(现名)与孙某英存在亲缘关系,经多方工作,确认史某民即为王某宏和孙某英走失61年的三儿子。7月16日,在扬州、江都两级公安机关民警的陪同下,64岁的史某民热泪盈眶的踏上了这片阔别了61年的故土,800公里的距离,隔不断血脉至亲;61年的时间跨度,分不开家人团聚!
一场跨越2400公里的重逢
2000年,6月龄的李某发(现名)在与其母亲赶集时失踪,其父亲王某兴向当地云南丘北县公安局报警。2016年,多年寻亲未果的王某兴至当地公安机关采集血样。
多年来,走失的李某发被养父李某明抚养长大,2017年李某明病故时告知李某发其老家在云南以及其在宝应被二次转手收养的事实。从此,寻亲成了李某发心底最大的愿望。
2019年,宝应县公安局工作中成功采集到李某发血样。今年,公安部部署开展“团圆”行动,经扬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和宝应县公安局,以及云南文山警方的多方比对及复核确认,发现王某兴和李某发符合亲缘关系,成功实现了一场跨越2400公里的重逢。
一场步履不停的寻找
1994年,陈某刚在南京市长途汽车站不慎与儿子走失,一直苦寻无果,也因此导致婚姻破裂,但从未停下寻找的脚步。2016年,陈某刚与前妻钱某粉到宝应县局报案并采集血样。
走失后的安某生(现名)被南京福利院收养,后被山东省临沂市安某领养,其一直知晓自己系被领养,多年在外流浪寻找亲生父母,在连云港东海县寻亲期间,被当地公安机关作为流浪人员采集血样。
今年,在扬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和宝应县公安局,以及连云港警方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发现陈某刚、钱某粉与安某生符合亲缘关系,一场步履不停的寻找终于寻回了骨肉至亲。
一个迟到31年的相拥
1990年,陈某梅携其子赴浙江金华看望在外打工的丈夫戴某,途中不慎与儿子走失。多地寻找未果,但思念不曾停息,2019年,戴某赴生态科技新城公安分局报案并采血,希望能在公安机关的帮助下“科技寻亲”,与儿团圆。
走失后的李某俊(现名)被浙江省丽水市东渡镇小仙都村的一对老夫妇收养,一直想寻回至亲的念头在李某俊心里生根发芽,2009年,在广东省江门市打工的李某俊赴当地公安机关采集血样,期望能实现自己的团圆梦。
今年,“团圆”行动开展后,经扬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和生态科技新城公安分局的多方比对,成功发现戴某与李某俊符合亲缘关系。在浙江丽水市公安局、广东江门市公安局的共同努力下,促成了一个迟到了31年的相拥。
扬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
深入推进“团圆”行动
广泛宣传,
铸就警民“同心圆”
扬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通过“扬州发布”“扬州公安微警务”等微信公众号向市民公布9个免费采血点的地址和电话,深入发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支持参与,让更多失踪被拐儿童父母、疑似被拐人员、身源不明人员了解“团圆”行动,并主动向公安机关提供信息。同时结合“千警进万家”活动,组织动员广大民警进校园、进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反拐防骗宣传,提高家长及学生的安全意识,提升自救本领。
科技引领,
助力家庭“团圆梦”
将失踪被拐儿童信息档案梳理作为推动“团圆”行动的基础环节和有力抓手,针对“错、漏、重”信息,千方百计修改错项、补全缺项、清理复项,重新采集血样检验比对,反馈信息,确保一旦发现比对确认线索,第一时间确认上报。同时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理念,依托公安部相关信息化应用平台,第一时间组织力量对外地公安机关推送的跨区域协作请求落地核查,目前3条协作请求均已及时反馈,并取得良好效果。
用心用情,
铺就儿童“回家路”
每一场久别重逢对离散家庭意义非凡、弥足珍贵。刑警支队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比中确认人员团圆认亲活动,根据每组家庭不同情况,“一活动一方案”,已成功策划组织4场认亲活动。利用“传统+新媒体”手段,借助扬州电视台、扬州日报等多家媒体,扩大宣传矩阵、提升宣传实效,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得到广泛赞誉,不断浓厚“人人参与,全民支持”的反拐寻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