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市司法局积极探索“333”工作法,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大局,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建设。
(图片说明:“12348法律服务队”入企宣法)
一是护航经济发展,开通“三车道”。一是开通顾问服务“快车道”。一村一法律顾问全面覆盖。组织驻村法律顾问积极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宅基地使用、集体林地等确权、流转提供法律服务,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二是开通法治体检“快车道”。一年一次“法治体检”全面落实。局领导班子带队开展“暖企大走访”活动,根据企业需求组织律师定期到商会、企业坐班,为企业主、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三是开通法律咨询“快车道”。一月一场集中咨询全面到位。扩大“三官一律进网格”“社区便民服务”等活动接待范围,组织司法所、律师、公证等参与咨询活动,解答企业主、群众在产业发展、生产生活出现的法律问题。
(图片说明:“法律明白人”社区送法)
二是助推基层治理,夯实村居“三下沉”。一是机构下沉。全市基本实现村村设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援法议事工作室。配备规范化阵地、配齐专业化设备,致力于搭建功能覆盖齐全的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二是人员下沉。建立多元化法律服务团队,把握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的法治职能,加强专业化与便民化的融合,法律顾问常态化开展法律服务活动,实现走村入户普法,家常言语调解。三是业务下沉。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平安法治村(社区)创建为切入点,各司法所规范业务内容、工作标准,强化动态管理,以点带面总体提升水平,彰显司法行政示范带动作用。
(图片说明:“法治副校长”进校普法)
三是推动乡村振兴,落实法治“三送到”。一是送政策到手。在“农民法治学校”“道德讲堂”为百姓开展法治讲座,通过法律顾问微信群,掌上宣传政策解答咨询;制作发放“法治口袋书”,《法律援助法》法律宣传手册;印制“便民服务卡”。二是送法律到家。积极培养法律明白人,培育学法中心户,发放《农村法律服务手册》,帮助解答法律常识。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当事人优先办理,解忧答疑;开通公证助力绿色通道,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三是送服务到村。开展“人民调解顺民心”活动,及时化解征地拆迁、土地承包、婚姻家庭、劳务用工等方面的矛盾纠纷。司法所每月到村(社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特殊人群走访等业务工作,打通村级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扬中司法局 朱丹萍 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