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民生诉求有温度
“希望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给予司法支持”,数名人大代表将此条议案提交京口法院。
镇江某小区居民因老楼改造加装电梯,但住户朱某以侵犯自己权利为由多次进行阻挠,该幢居民以排除妨碍纠纷将朱某诉至京口法院。因系民生工程,京口法院高度重视,指定民一庭庭长承办该案。经审理并听取多方专家意见后,综合考虑判决朱某禁止作出针对加装电梯的妨碍、阻止行为,不得再对因增设电梯进行的相关小区改造作出妨碍、阻止的行为。
为了更好落实代表意见,京口法院主动与住建部门对接,及时将案件生效判决书张贴在相关居民区,公开案件处理情况;与公安、城管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引导。
针对代表提出的物业纠纷较多,业主意见较大等问题,全市法院简案快审,注重调解,妥善快速审结了一系列案件。同时,开展了许多有益探索:建立健全物业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与住建部门、司法局建立多元化解物业纠纷平台。向物业公司提出针对性建议,督促物业公司积极提升服务水平。物业欠费纠纷中,物业服务是否到位较为专业且矛盾争议较大,推进建立专业化、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评估机构。
保障产业发展有力度
“进一步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难题”“加快以破产方式推进烂尾房地产项目”这是部分代表的呼声。
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是否有序进行?新冠疫情给企业发展带来哪些困难,引发哪些潜在的矛盾纠纷?带着问题,带着牵挂,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汤小夫带队走访企业界省、市人大代表。
江苏省人大代表、丹阳眼镜商会会长、万新集团董事长汤龙保建议法院对涉民营企业金融互联互保纠纷案件中,慎重对担保企业采取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加大对当事人的保护。汤小夫向他送出市中院为企业量身定做的《企业经营法律风险提示手册》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指南》,并主动添加微信好友,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
围绕产业强市和“六稳”“六保”,制定4个方面28项工作措施,推动提升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我市法院优化破产案件审理工作机制,加速推进华晟生物发电公司、恒福公司“美澜园”房产项目重整,通过破产清算使德龙港务公司等106家企业有序退出市场,清理债权债务80多亿元,盘活闲置土地1400余亩、厂房73万平方米,宏鑫绿洲公司300亩土地闲置10年后重获利用。市中院推动破产处置“府院联动”和“破产资产池”实体化运行的做法,得到省政府、省法院肯定并推广。
推进改革创新有深度
“去年我就提出来是否可以电子送达,没想到今年就全部做到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市人大代表马淳沂在代表座谈会上如是说。
疫情防控期间,线下诉讼活动按下了“暂停键”,送达程序在整个审判流程中“卡脖子”现象愈发突出,为解决这一关键症结,2020年4月初,市中院在全省法院率先建成一体化集约送达平台,与中国邮政集团镇江分公司签订协议,以“信息跑路”+“邮政跑腿”,落实法律文书集约化送达,方便群众诉讼的同时为法官减负、为审判提速。着力打造“集约化诉讼服务中心”,该项目被评为全市“十佳法治惠民实事”项目。
明确“失信者黑名单”程序是部分代表关注的话题。市中院于2020年1月8日制定下发了《关于严格规范“纳入失信名单”“限制消费”“限制出境”措施的通知》,从5个方面对“纳失”“限高”“限制出境”等线上惩戒措施的运用进行了进一步规范。此外,为在省内率先实行主动履行裁判义务信用激励,对1801名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信用修复,在执行工作中“刚柔并济”,保障当事人及时实现合法权益,助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