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降了 矛盾少了 收入高了
乌篷船上,轻轻摇橹,将穆沟水乡的静谧河湾划开一道长长的口子;渔人铆足力气,抛出承载希望的渔网,刹那间,群虾乱飞、鱼跃水面,好一派生机盎然的乡村美景。
近年来,江苏省阜宁县公安局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书写“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提升公安机关农村社会治理能力”“落实兴农助农服务保障”三篇文章,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传统+新型”齐步走
乡村振兴平安作底色
乡村振兴,平安是基础。阜宁警方严厉打击新形势下农村地区突出违法犯罪,深入推进高质量平安乡村建设,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战略扎根平安土壤。
针对入室盗窃、盗窃家禽家畜和农作物等农村地区易发多发的传统型案件,阜宁县公安局依托科技载体,高效运转智慧侦查中心,今年以来累计破获27起盗窃案,抓获犯罪嫌疑人44名,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针对农村地区电信网络诈骗等主要犯罪类型,阜宁县公安局组建反诈专业队,不断强化自身硬实力,实现精准打、集群打、链条打。今年以来,阜宁公安已抓获涉诈犯罪嫌疑人266名,涉诈案件同比下降25.9%。
“这几年,我们在家带孩子、无法外出打工,想通过网络兼职补贴补贴家用,却很容易上当受骗。幸亏民警在我们宝妈群里定期推送一些涉及投资理财、刷单、购物退费诈骗的反诈图文、视频,还在学校、社区集中开展反诈讲座。这使我们获益不少。”阜宁县益林镇留守宝妈顾艳说。
阜宁县公安局最大限度预防和打击影响农村稳定及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今年以来累计破获涉及农村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1起,挽回财产损失99.8万元。
警官摇身变“村官”
藏蓝护航致富路
农村矛盾少了、农民收入高了,文明和谐的乡村才更加迷人。
阜宁县芦蒲镇左范村是盐城市的5个少数民族村之一,201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今年已是芦蒲派出所蒋明亮担任该村社区民警的第6个年头。
每当村里有解决不了的烦心事,他总是主动介入;村里要为村民们兴办民生福利事业,他主动献计献策;少数民族户中哪家有特殊困难,他定会给予重点帮扶。
村民左同和妻子都是外地人,夫妻二人于2007年经老乡介绍举家搬迁到了左范村定居。几年前,家里准备建猪场、挖化粪池,但因施工土地属于限制用地,无法办理土地使用手续,项目陷入僵局。
蒋明亮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到镇国土所了解相关土地政策,并积极帮助左同夫妻重新选择场地。在多次协调、沟通后,蒋明亮终于为左同夫妻找到了合适的用地,顺利办理了土地使用手续。现在养猪场顺利竣工投产,左同夫妻俩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6年来,蒋明亮会同镇村干部为34名困难村民解决了低保、残疾补助、就业等生活难题,成功化解少数民族家庭矛盾纠纷39起、邻里矛盾68起,没有引发一起民转刑案件,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出镇。
警务触角再延伸
亲情服务促振兴
近年来,阜宁县公安局严格落实派出所“一区一警、一村一辅”警力配备标准,构建以农村警务室为纽带、与新型城乡治理相适应的新型农村警务工作机制,进一步延伸农村警务服务触角,筑牢乡村振兴平安基础。
同时,阜宁县公安局持续深化便民服务改革,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结合农村地域特点、人口密度、服务需求,不断延伸为民服务触角,实现农村地区“盐之e警”综合服务窗口全覆盖,户政、车驾管等135项286种高频业务“一门联办”“一窗通办”,窗口服务满意率达100%,不断擦亮“我‘阜’务、‘宁’满意”公安政务品牌。
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推进,这几年阜宁县杨集社区穆沟古镇的乡村旅游产业愈发红火,越来越多的当地村民选择在家门口就业。
阜宁大糕、益林酱油、板湖茶干、硕集百叶、喻口面塑……这些阜宁地区特色农产品体验馆在穆沟景区错落有致。每逢节假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徜徉其中,浓浓乡愁扑面而来。
为确保游客和当地村民安全,阜宁县公安局充分发挥“联勤处突”机制优势,组织西南片区联勤中心、交警、派出所民警共同进驻景区警务站,采取定点值守、动态巡逻相结合的方式,联动开展警情处置、矛盾纠纷化解、反诈宣传等工作,确保景区道路通畅、游客游览舒心。
“在穆沟开民宿是我最正确的选择。”回乡大学生小邱和创业小伙伴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