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惠山: 这场调解,“无声”胜有声
近日,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涉残疾人的民间借贷纠纷,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并微笑着用手语向承办人表示着感谢。调解虽“无声”,但法治声音在这无声的世界里却显得“掷地有声”。
这场特殊的调解,还要从一张便签说起。
近日,劳争庭干警整理新收卷宗时发现,一本民间借贷纠纷的卷宗上贴着一张特别的便签,上面写着“原告为聋哑人”六个字。仔细翻阅卷宗后得知,原告沈某与被告毛某曾系朋友关系,毛某向沈某借款后一直未按时归还。多次催讨无果后,沈某将毛某告上了法庭。
考虑到沈某的特殊情况,承办人决定先行进行调解,争取通过调解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化解纠纷,维护沈某的合法权益。
在同沈某多次微信沟通后,承办人发现虽然本案案件事实较为简单,法律关系清楚,但仍有诸多细节需要逐一确认。鉴于此,承办人主动联系法律援助中心,说明案件情况,并协助沈某申请法律援助律师。
与此同时,承办人了解到本案的被告毛某也是一名聋哑人。案件原、被告双方均系聋哑人,这无疑加大了调解工作的难度,需要承办人在调解过程中更加用心、更有耐心。
接下来的日子里,承办人一方面通过微信与双方当事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耐心引导双方当事人表达自己的意见。另一方面,承办人组织双方针对本案的争议焦点进行面对面的调解。双方当事人通过书写文字、手语等方式阐述想法,承办人认真“倾听”双方的意见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断缩小双方分歧。最终,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沈某同意毛某分期还款。
调解无声,司法有情。惠山法院将继续强化对特殊涉诉群体合法权益的保障,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化解,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司法的公正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