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梁溪区举行了书写“善治梁溪”的“基层故事”暨梁溪区“基层共治人”培育高质量项目发布会。现场,一句句“我是梁溪基层共治人”,带领大家走进一个个不同的故事情景,其中一位代表——张珈瑜律师,用真实经历展示了梁溪法治“基层共治人”风采。
以下是北京市京师(无锡)律师事务所联合创始人张珈瑜的讲述。
在日常和社区的接触过程中,我们发现社区与居民法律意识普遍不足,所以在我们三官一律进社区的服务中,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法律服务,调处矛盾纠纷,进行普法宣传,现在我们已经做到每个社区都有一名法律顾问。
阴雨连绵,让曹大爷的风湿病加重了不少。他枯坐在藤椅上,眼神呆滞,六十多年了,他苦苦等待的子女始终未能露面。突然,远处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撑着伞慢慢走近了,是居委会的李主任!曹大爷的眼睛顿时一亮,他佝偻着身子,拄着拐杖,费力地起身。
“小李啊,是你啊,你来看我了啊”,“曹大爷,是我,这几天轮到我来照顾您,你看我刚刚给你买了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等天气好了啊,再给您把被子晒晒,去去水汽”“小李啊,你真是比我亲闺女还要亲啊!”
原来六十多年前,家住扬名街道扬名社区的曹大爷与妻子因感情不和离婚,四个子女全由妻子抚养。自此,曹大爷与子女再未谋面。病痛的折磨让无人赡养的他没了求生的意志,是居委会定期的走访关怀让他感受到了温暖,也萌生了将后半生养老托付给居委的念头。
十年前,经曹大爷提议,居委会与他签订了一份《财产处理意见》,约定由居委会负责曹大爷的生养死葬,曹大爷的财产,在其寿终后归居委会所有。
这张纸很轻,却承载了沉甸甸的责任。多年来,在居委会的同志们悉心照料下,曹大爷在94岁高龄时得以善终。可是,在居委会办完丧葬事宜后,曹大爷消失60多年的四个子女却突然出现,他们一股脑的聚集在居委会的门口。“我们的父亲我们不会照顾,要你们居委会来照顾?我看啊,你们就是想要我父亲的财产”“哼,那张协议一看就是假的,就是你们花言巧语骗老头签的,我们可不认!”
在一次“三官一律”普法进社区的活动中,居委会李主任找到我向我讲述了事情的原委。回去后,我们律所的几位青年律师自发组成了律师团,通过向当地居民的多次走访调查以及对于相关案例的分析研判,最终,我们认为居委会继承财产具有合法性,于是决定以居委会的名义对曹大爷的四个子女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处理意见有效》,其子女无权分割财产。
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历史资料都已遗失,为了调查取证,我们前后奔走社区10余次,走访居民20余户,分析相关案例30余件,有人问我:代理这样的案件,既费时又费力,还没报酬,值得吗?我笑了笑,没有说话。因为我心里知道,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法律人,那一个个伏案加班的夜晚不都是为了让老人没有遗憾吗?那一次次频繁奔走的取证,不都是为了给担负起老人生养死葬的居委会正名吗?这些微不足道的个案处理,却汇聚成为全社会公平正义的清流,我们身为其中一份子,激浊扬清责无旁贷。还记得收到胜诉判决书的那天清晨,阳光正好,我胸前的党徽也跟着熠熠发光,像是在给我点赞!
当然,这只是我们“三官一律”进社区工作的一个小缩影,反诈宣传公安同志忙奔走,老旧小区“飞线充电”检察官同志帮解决,典型案例宣讲法院同志反复提,社区邻里纠纷律师同仁来调解。梁溪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三官一律”进网格。作为一名法律人,我们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最前沿,当好新时代法治“基层共治人”,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这不但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实践的生动体现,也是我们每个法律人共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