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惠山:法治非遗|锡剧唱“法” 沁润心田
“江南一枝梅,锡剧领风骚”
锡剧,旧称“滩簧”
起源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的无锡、常州一带
流传于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地区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提到锡剧,不得不提无锡市惠山区玉祁街道
玉祁,素有“戏码头”的美誉
早在清乾隆年间
就已成为商贾云集的江南水乡重镇
作为周边经济文化的交通咽喉
南来北往、入锡赴沪的艺人
都会把玉祁当作进入大城市表演的“前站”
必在玉祁登台献艺
从而形成了锡剧名家荟萃、名段迭出的现象
“玉祁戏码头”由此声名远扬。
玉祁作为锡剧的发源地之一
1995年荣获“锡剧之乡”美誉
1998年获评“江苏省民间艺术之乡”
2013年启动重塑“戏码头”
2017年挂牌无锡“锡剧传承基地”
2019年,“玉祁戏码头”获评首批 “大运河(江苏段)法治文化品牌项目”
锡剧唱“法”,“戏”惠民生
为进一步传承锡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广大戏迷及百姓普及法治理念,玉祁街道将玉祁戏码头“党建引领 戏法惠民”项目列为法治惠民事实工程,组建了“梨园韵长 戏法惠民——锡剧周周演”法治惠民事实工程组委会,制定了专题实施方案,并依托红花锡剧团、玉祁“戏码头”等法治文艺团体,编排、演出各类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法治题材锡剧。
锡剧唱“法”,“声”动舞台
将“法治”与“锡剧”相融合,先后编排、演出《沉浮》《命运》《关爱》《来旺的法律救赎》等法治题材锡剧30余部,在乡村、学校、企业累积演出500场。第一部原创法治锡剧《沉浮》的首演,更有3500余人线上线下同步观看。积极开展“锡剧进校园”活动,开设“小锡班”,培养“小戏娃”,以戏曲之韵飘香校园。
锡剧唱“法”,“典”进万家
开展“典进万家”法治曲艺进基层巡演活动,以歌舞、小品、快板、相声等形式,将民法典、防范电信诈骗、网络安全教育融入其中。结合“三月三”凤阜民俗文化节、“凤鸣玉祁”平湖灯会、“戏韵玉祁”锡剧艺术节等常态化演出,以铜亭广场、戏码头、礼社古戏台、平湖城水上舞台四个点为阵地,精选街道10余个文化志愿队,通过巡回演出的方式,向广大戏迷及周边百姓传播法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