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为社区矫正对象定制普法、帮扶、疏心三大“中秋礼包”,全力夯实假日期间社区矫正维稳安保防线。
一是定制普法“大礼包”,绷紧“警戒线”。全市辖区内各司法所采用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方式,通过撤销缓刑案例,以案释法,绷紧社区矫正对象“警戒线”。组织社矫对象学习社区矫正法规章制度,提高学法遵法守法意识,主动接受司法所及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监督。线上通过微信联络群定时向社区矫正对象发送两节期间酒驾及赌博等注意事项,要求服从管理,做到遵规守纪。线下通过走访向社区矫正对象强调监管规定,尤其强调在两节期间严禁不假外出、严禁出入娱乐场所、严禁酒后滋事。同时,签订《2024年两节期间遵守纪律告知书》,让社区矫正对象加强自我约束,牢固树立身份意识。
二是定制帮扶“大礼包”,筑高“安全线”。践行精准帮扶理念,中秋节前重新排查梳理困难社区矫正对象帮扶名单,采取上门走访形式,逐一对生活困难对象发放慰问金、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物资,与对象本人及其家人进行面对面交流,在送温暖同时落实一次监管工作要求。截至目前,共对115名特困三类人员进行物资补助,发放110份物资补助和12份帮扶金。同时,对全市社区矫正对象就业情况进行排摸,明确无业社区矫正对象清单,通过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手把手帮带形式,提高社区矫正对象职业技能,为社区矫正对象更好步入社会岗位提供技能支持。目前累计组织3批180人次开展技能培训,并为14名社区矫正对象解决就业问题。
三是定制疏心“大礼包”,延伸“暖心线”。厚植“以人为本”理念,在依法严格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辅导和针对性教育帮扶,通过释法理、唠家常、解心结等方式疏导社区矫正对象不良情绪,守护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结合两节期间安全稳定工作特点,组织心理咨询师、“五老”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及其监护人进行谈心谈话,详细了解其在学习、生活及参加社区矫正期间的有关情况和下一步打算,并进行针对性法治教育和亲情教育,帮助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减轻因犯罪产生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更好融入社会。同时,加强“个案跟进”,根据矫正对象测评结果匹配咨询师,制定科学矫治计划,持续跟进个案心理咨询。9月以来,开展心理咨询25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