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投稿 > 市政法单位 > 无锡
“青铜”遇到“老案”将“苦辣酸甜”尝遍——一位法官助理的成长
2024-08-23 09:12:00

    这个案件的源头是一份签订于2019年的冷弯成型机设备买卖合同。时隔五年,合同始终没能履行完毕,纠纷来到了无锡市锡山区法院。在孰是孰非的争执中,我这个入职四年的“青铜选手”将“苦辣酸甜”尝了个遍。

第一味苦

    五年前,电气公司需要一台定制化设备,由此和冷弯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要求设备生产的成品需满足技术方案要求。合同履行过程中,电气公司认为设备经多次调试始终无法生产出合格产品,于是诉至法院,要求解除买卖合同、由冷弯公司退还已付货款并赔偿损失。

    入职四年,同一批进法院的我们互称“小青铜”,正处在协助法官从事一些事务、又跃跃欲试想展现更多主动性的阶段。阅完卷,我的脑子里出现了一堆问号:冷弯成型机是什么设备?生产的产品长什么样?技术方案中的图纸示例是否完整全面?电气公司认为生产出的产品不合格,具体表现是什么?……

    “如果是法官,即使这些专业知识不了解,但经验丰富,对案件走向还是很清晰的。而我……”我心里一阵苦涩。但好在这些专业问题可以通过司法鉴定解决,或许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第二味辣

    抱着忐忑的心态,我将以往的办案思路“依葫芦画瓢”照搬:安排证据交换→向电气公司释明询问是否申请司法鉴定→启动产品质量鉴定程序。我以为万事大吉,接下来只要安心等待鉴定机构出具专业意见,对设备是否符合技术方案要求作出专业判断即可。

    然而,最终等来的却是电气公司未预交鉴定费用导致此次鉴定程序终止的通知。

    经询问,电气公司表示,将近两万元的鉴定费用对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经过反复考虑,最终决定放弃鉴定。而我的心态经过这几番波折、起起伏伏,终于走向了崩溃,我不是专业技术人员,看不懂图纸、不理解参数,如何能够判断产品合格与否,没有鉴定结论作为强有力的支撑,接下来该怎么做?!我一筹莫展。

第三味酸

    于是,我向法官汇报了案件进展。法官思考之后作了决定,既然如此,去现场看看吧!

    去现场真的能解决这种专业问题吗?虽心有疑虑,我还是按照法官指导,告知双方决定现场勘验,并要求原告提供试生产原材料。

    勘验当天下午,是那一周气温最高的时候,室外气温逼近41℃,车内空调开到20℃加最大风速,依然抵挡不住滚滚热浪,很快就汗湿了一身。

    到达现场,厂房面积巨大,放置了多台设备。里面并未安装空调,仅有几台大型风扇如老黄牛般“呼啦啦”地运作着,带来的凉风聊胜于无。而现场勘验还需启动设备试生产,设备运作产生的热能使厂房内的气温达到了顶峰。之后近两个小时的勘验过程中,汗水出了一身又一身,后背的制服反复被浸湿,紧紧贴在身上,甚至能闻到明显的汗酸臭。我和法官打趣道,这一下午出的汗应该能让人瘦两斤。


第四味甜

    勘验过程中,我们首先查看了设备情况,冷弯公司称其在20191月签订买卖合同后就投入生产了该设备,但因电气公司至今未提货,设备在自家厂房内保存了五年多。之后,由电气公司提供原材料镀铝锌钢板,冷弯公司操作设备试运行。看着一卷钢板从设备的头部进入流水线,通过液压冲孔、滚压成型、定长切断等一道道加工工序,最后生产出一根根成型的钢材,我对冷弯成型机终于有了直观的了解,技术方案中的图纸变成了眼前一根根产品,如此鲜活。

    拿着试生产的产品,法官询问电气公司具体存在哪些验收不合格情况。电气公司指出主要有两个问题,冷弯公司一一答复。期间,双方多次因意见不合而发生争论。法官耐心仔细听取双方意见,并敏锐地把握住双方的争议焦点,引导双方消除误解,围绕焦点问题展开讨论,并当场指导双方围绕争议问题及各自诉辩意见进一步补充证据。

    “试生产3根:No.1长度220头部/100mm以内,原告50.68/50.05、被告50.58/50.05,尾部/100mm以内,原告50.22/49.96、被告50.2/49.95No.2长度……”这是双方当事人各自技术人员对试生产的产品进行测量后,由法官记录下的一串串数字。我想,只有亲历了现场,才能明白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意味着什么。


    案件并未当场解决,但案件关键事实和双方争议焦点,都已经具象化地呈现在眼前,对我而言意义重大。因为我体会到,在办案陷入迷茫时不妨转换目光、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式,发挥调查研究的主观能动性,出去看看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