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投稿 > 市政法单位 > 无锡
奔赴1800公里山海之约,谱写塞北江南法律帮扶乐章
2024-08-07 09:06:00

王渊,江苏锡州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在听说司法部“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后,他主动请缨,来到宁夏灵武市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成为无锡市锡山区首位“1+1”中国法律援助律师志愿者。


志愿服务工作开展以来,王渊律师克服天气、水土不服等众多困难,尽快融入到当地司法行政队伍,努力适应当地风俗习惯,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件,解答群众法律咨询851人次,代写法律文书25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50万元,走进社区、学校、机关单位等场所开展普法宣传活动20余次,累计受众近千人次。



    一、温情法援,保障权益暖民心

“王律师,帮帮我和我的孩子吧!求求你帮我离了这个婚……”在城乡司法所的法律援助窗口,一名妇女声泪俱下地向他哭诉。原来,这位受援人前夫因病亡故,只能独自抚养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后来她与现任丈夫结婚后,男方不仅婚内出轨还时常对受援人实施家暴,受援人被迫带着孩子回到老家,每月仅靠一千多元补助款生活,在男方拒绝离婚的情况下,受援人只能起诉离婚并申请法律援助。

王律师耐心接待受援人做完笔录后,表示一定会尽心尽力满足她的诉求,可受援人还是面露难色,“那个,王律师,天太晚了,我家离这也很远,能不能让我在这个大厅里将就一晚,我保证,绝对不打扰你们!实在是住不起旅馆了,最便宜的也要一百多呢……”这朴素的恳求令王律师潸然泪下,他连夜制作了两份起诉书,一份按照正常格式要求离婚并分割财产,另一份则考虑到诉讼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起诉内容只要求离婚,相对减轻一点受援人经济负担。第二天,受援人带着女儿办完手续后,母女俩一言不发,将皱皱巴巴的五百元零散钞票塞到王律师手中,这可能是她们一家四口半个月的生活费,短暂错愕后王律师从她们闪着泪光的眼睛中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谢意。在王律师“你不收回去我就不帮你代理这个案件”的坚持下,受援人收回了钱。目送母女俩离开后,王律师切实感受到了法律援助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雪中送炭的独特作用。


作为法律援助律师志愿者,王渊律师先后前往城乡司法所、白土岗司法所和郝家桥司法所值班,积极承办法律援助案件,开展“送法下乡”“送法到镇”活动,通过专业的法律服务和行业担当,化解城乡居民的房屋租赁纠纷、遗产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等十余件,引导当事人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矛盾纠纷,获得群众的高度赞扬。

二、认真负责,法律审核解难题

当时第二轮土地承包即将到期,中央启动土地承包统一延长三十年的政策。灵武市郝家桥乡属于试点,因此想出台一个土地承包政策汇编以指导土地承包到期后的延包工作,但这个工作一头涉及中央的大政方针一头牵扯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所以乡里几经论证,未能轻易出台。郝家桥司法所杨燕萍所长得知有“1+1”法律援助志愿律师来到灵武援助后,立即找到王渊律师,提出让王律师进行合法性审查的要求。王律师在了解了杨所长的具体要求后,主动放弃了休息时间,对文件进行了详细梳理并修改,对其中土地承包者主体资格、“四荒地”性质及发包、承包内土地流转条件及善后等问题提出了专业的意见,对于目前没有遇到但今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也站在务实的角度给予了适当的提醒。杨所长将该份修改意见提交了乡里讨论,得到了领导一致好评和认可,为“1+1”法律援助项目和无锡律师的形象赢得了赞誉。


    三、悉心指导,法治讲座勤开展

王渊律师在开展“送法下乡”“送法到镇”活动时,感受到当地人民调解员和“法律明白人”专业法律知识的不足,主动前往各镇(街道)开展培训讲座20余场。他坚持用以案释法形式开展法律知识培训,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法治实践案例,对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妇女权益维护、劳动者维权、安全生产、金融风险、电信网络诈骗等方面涉及到的法律知识进行重点讲解,切实提高他们在具体实践中熟练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并与参训学员展开互动问答,现场积极响应,踊跃发言,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解决思路,进一步提高了“法律明白人”和人民调解员在实际工作中的业务能力。


在短暂的一年服务期里,王律师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均等、普惠、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践行“法援惠民生”的精神,发扬“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用法律帮扶弱势群体。正如王律师所说,“法律援助工作没有传说中的轰轰烈烈和大爱无疆,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用善良为社会增添一丝暖意,用真诚为世间消减一份戾气,用专业知识为公益法援平台提供一点助力。”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