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增安装的480个非机动电动车共享充电桩在梁溪区清名桥街道柴机三区社区调试完成并投入使用,社区居民电动车充电更方便,心里也更踏实了。而这次共享充电桩的增装也得益于“三官一律”在社区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具体实现。
“飞线充电”顽疾屡禁不止
柴机新村小区位于梁溪区学前东路与塘南路交叉路口西南侧,共有94个楼栋,1478户居民,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小区内电动车在楼道及安全通道上充电随处可见,从居民家中“飞降”的电线及插板纵横交错,缺乏防燃防电保护,有的还缠绕着燃气管道,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社区网格员在日常走访调查中发现,老旧小区“飞线充电”频发的原因通常是基础设施不完善、人群构成复杂、消防安全意识薄弱等共性问题,并且由于缺乏明确的规范和指导,导致楼道充电、“飞线充电”的现象屡见不鲜。
惠民价格打通问题症结
为此,柴机三区社区积极发挥“三官一律”的专业性作用,邀请梁溪区检察院联动参与,协助社区网格员地毯式排查“飞线充电”安全隐患,发挥法制优势厘清对“飞线充电”行为的职能职责,链接资源引荐智能化充电桩企业来社区实地考察,推进消防安全工作。在检察机关的助力下,柴机新村小区不仅对5个集中式车库进行了共享充电桩的安装,还利用现有空间加装监控系统、喷淋系统以及消防设施,全方位为居民营造安全放心的停车充电环境。然而,共享充电桩建成了,新的难题又摆在了大家面前——因为价格较高,居民使用集中式车库充电的频率不高。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共享充电桩与‘飞线充电’的价格差距,即使小区内建设再多的共享充电桩,居民仍更倾向于低廉的家庭用电,致使共享充电桩难以得到有效使用,安全隐患也无法根除。此时,检察机关又借助社区议事平台,通过邀约物业公司、第三方运营公司、居民代表等多次磋商,最终帮助居民争取到了集中式车库的免费使用和优惠的充电价格,降低居民的生活支出成本。
齐抓共管实现治理效能提升
如今,得益于系统化、智慧化的硬件改造以及持续的宣传引导,柴机新村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使用环境已经大大改善,改造是第一步,如何形成一套系统化、常态化的后期运营管理机制更为重要。社区计划运用好“三官一律”资源优势和议事平台,凝聚物业公司、职能部门、第三方运营平台以及居民骨干等,从细微处着手,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精准化服务水平,让来之不易的改造成果能长久造福于民。
“‘飞线充电’问题作为一道棘手的基层治理难题,始终牵动着公众的敏感神经。‘三官一律’队伍的积极介入,一方面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的职能作用,切实解决跨部门协作的难题;另一方面,通过个案的处理来解决一类问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实现治理效能的显著提升,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实践的生动体现。”梁溪区检察院陈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