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梁溪扬名法庭构建了以“线上咨询问诊、线下走访问需、类案示范诉讼、发送司法建议、以案释法普法”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机制,为辖区企业开展法律体检,提示法律风险,堵塞经营漏洞,从个案审理的“抓末端,治已病”,向“抓前端,治未病”延伸。
善借科技手段,线上线下开展法律体检。法律体检分为线上咨询问诊、线下走访问需。开发“企业法律体检云诊室”微信小程序,向街道社区和企业园区广泛宣传推广,企业可以通过扫码预约开展在线咨询。从法庭办理案件中梳理排查出纠纷易发的企业名称、所属行业、常见问题,剖析企业经营中的风险点和漏洞,给出风险预警和法律建议。走访辖区内的30多家重点企业,服务辖区企业120余家,就企业应收账款追讨、知识产权保护、劳动人事等开展法律体检,提示法律风险,给出法律建议。
融入社会治理,注重诉源治理实效。健全对接机制,做实源头治理。设立扬名街道“诉源治理工作站”,通过该平台,聚合街道力量,提前介入,源头化解纠纷。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资金链紧张的地产企业,以走访送法形式,对疫情下供货商货款、逾期交房等裁判尺度开展定向专门性指导,源头减少此类纠纷,同时营造暖企、助企的氛围。强化诉前调解,理顺诉调对接。充分发挥江苏省优秀人民调解员浦爱丽的优势,设立“浦爱丽调解工作室”品牌,诉前提速化解涉企纠纷。化解不成的快速与速裁团队进行对接审理,三成涉企案件通过速裁化解,彰显“速度”正义。夯实多元解纷,源头化解类案。引入商会、行业协会等多元解纷力量,邀请企业家作为特约调解员,借助其专业知识以及行业内的声誉倒逼守约诚信,促成调解和履约。
开展示范诉讼,妥善化解群体纠纷。选取典型案例,走进园区开展巡回审判,邀请企业家旁听庭审,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针对涉企的民生类案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示范性裁判,为同类型案件提供解决方案。
发送司法建议,堵塞企业经营漏洞。针对典型违约失信、风险漏洞,向保险公司、轴承公司、数据信息公司等企业或监管部门发送司法建议,建议电子投保时增设车辆安全基本信息为必填项,规范投保流程;就办案中发现某轴承公司的财务审批漏洞发送司法建议,建议其完善审批制度,严格财务报销流程,收到该公司回函,给予高度评价。
创新宣传形式,多方厚植法治文化。针对企业的需求开展“点单式”法律宣讲,提示经营中的法律风险,规范制度机制。以案说法,加强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宣传,通过微信小程序开展微视频普法、将“网购宠物通过普通快递寄送活物案”、“商家‘四舍五入’反向抹零案”等鲜活案例宣传,改编成普法微视频,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