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投稿 > 市政法单位 > 无锡
无锡新吴:打造“泊渡善治”司法供能工程
2023-12-13 10:10:00

  泰伯三让天下,至德美名流传千古,德教风化泽被四野,为无锡开启尚德文化源头。无锡市新吴法院江溪法庭立足泰伯故里独特文明气质,以泰伯至德“礼让”文化涵养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与审判第一要务深度融合、一体推进,“伯渎善治”品牌建设成为提升法庭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融入基层治理止纠纷于未发 

  坚持党建引领,与相关单位结对共建,更深层次融入地方党委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最大限度减少矛盾纠纷产生。 

  定期发布基层治理司法指数。选取与基层治理密切相关的案件类型,发布司法审判白皮书,并以社区网格为统计单元,对案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向党委政府反馈。目前,已发布二手房买卖纠纷司法数据专项报告和六个典型社区司法指数分析报告。 

  帮助完善重点领域治理规范。针对物业纠纷多发群发现象,推动江溪街道出台《物业治理实施细则》,并联合住建、街道定期召开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的三方座谈会,理顺社区治理各主体的“责任清单”。 

  开展线上线下立体普法宣传。线上,提供“定制式”普法服务。已提供校园安全问题、群租房法律风险等11次普法宣讲。线下,开展社区巡回审判。已至7个社区开展8次巡回审判,并邀请人大代表、街道议政代表参与,相关经验做法被国家级和省级媒体报道60余次。 

  变单一为多元,广泛凝聚解纷合力化纠纷于未诉 

  法庭“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引导群众、企业优先选择调解、仲裁方式解决纠纷。通过移动云视讯远程会议系统,与辖区内综治中心、32个村(居)委会、商会远程对接,指导多元解纷。 

  广泛发挥人民调解分流作用。设立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邀请代表参与调解。实施基层法治人才涵养计划,为网格员、调解员集中授课,并推行“村干部驻法庭”,分批组织各社区调解主任、调解专员跟班学习一周。今年1-10月,委派调解案件207件,调解成功48件。 

  充分发挥商会调解分流作用。指导梅村和江溪商会修改章程,倡导会员企业纠纷实行商会调解优先及调解程序前置。建立健全商事调解对接机制,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今年1-10月,委托商会调解案件82件,调解成功39件。 

  重点强化仲裁程序分流作用。联合无锡仲裁委与商会召开座谈会,推荐商事主体在签订合同时优先选择仲裁条款。今年以来,108起商事纠纷通过仲裁解决,标的额1.56亿元。指导物业公司与业主大会(业委会)签订仲裁管辖条款,引导物业纠纷通过仲裁途径化解。目前,已经引导4个小区仲裁裁决85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仲裁调解604户物业费拖欠纠纷,收回物业费502万余元。 

  变后端为前端,充分发挥司法职能断纠纷于未衍 

  法庭加大诉前调解、示范性裁判和巡回审判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减少潜在衍生案件。 

  提升诉前调解成效。进入法庭的案件能调尽调,广泛组织力量全员参与诉调。无法调解的案件,在诉前调解阶段完成辅助事务性工作。今年1-10月,新收来诉案件1912件,经调解当事人撤回起诉的277件,调解成功出具法律文书的743件,诉前调撤成功率53.35% 

  用好示范诉讼机制。对于批量纠纷,选取典型案件,引导当事人启动示范诉讼,裁判后广泛宣传,形成示范效应。其他类似案件由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诉前调解,不再进入诉讼。今年1-10月,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由往年年均100多件下降至21件。 

  推广代表人诉讼,减少当事人诉累。在周某某等15户业主诉无锡五洲国际商业运营有限公司委托合同纠纷案中,采用代表人诉讼,通过一个案件一揽子化解15起纠纷,判决后均服判息诉,反响良好。 

  “伯渎善治”司法供能工程创建以来,诉源治理成效显著。今年1-10月,法庭受理民商事案件1499件,同比下降25.79%。品牌建设入选最高法院典型案例、江苏法院2023年司法改革案例,并3次被省法院人民法庭动态刊发,最高法院、省法院、市中院及多位地方领导前来调研指导并给予充分肯定。项目成效实实在在落地生根,人民群众给予高度评价。 

  未来的日子里,新吴法院江溪法庭将继续深耕“伯渎善治”诉源治理工作,在一次次矛盾调处、一场场普法宣传、一件件典型案例中将“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贯彻到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