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的精髓,在于将矛盾就地化解。在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社会矛盾调解中心,有一间并不显眼的办公室——“五心”调解室,专门对接锡山区检察院办理的轻微刑事案件中民事赔偿方面的调解和解工作。
锡山区检察院以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窗口为依托,先行设立以接待来访热心、听取反映细心、解释疏导耐心、排忧解难真心、扶贫助弱爱心的“五心”工作室,全力打造群众“家门口检察院”。今年5月,该院又主动融入“大调解”工作格局,深度下沉基层设立“五心”调解室,聘请当地老乡贤担任调解员,着力打通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神经末梢。
化解工友矛盾
在基层检察院,轻微刑事案件占比高达7成,发生在熟人、社会关系密切人群中的轻伤害案件不在少数,并且大多为一时情绪过激导致案件发生,引发伤害后果甚至部分造成轻度残疾。锡山区检察院在办理此类案件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秉持“多化解一起轻刑纠纷,多修复一段社会关系”的理念,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贯穿于轻微刑事案件办理全过程。
一场因争夺熨烫衣物发生的矛盾,时隔一年半得以圆满化解。2021年12月14日,距自己48周岁生日还有10天,刘某在厂里熨烫衣物时与相邻操作台的老宋发生纠纷。扭打中,刘某将老宋的肋骨打骨折,构成老宋轻伤二级。刘某也因故意伤害罪于2022年3月3日取保候审。期间,公安机关也尝试促成刘某与老宋和解,但双方因赔偿事宜一直未能达成谅解。
案件移送锡山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后,检察官审查案卷发现该案系工友间矛盾引起,社会危害性比较小,有调解的基础,遂将案件调解工作交给“五心”调解室进行调解。
检察官与调解员分别与刘某和老宋多次沟通,耐心释法说理讲情,最终促使刘某与老宋统一赔偿金额要求,达成和解。最终,检察官经综合考虑,对刘某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调解意外伤害
之所以将锡北镇作为检察调解下沉基点,锡山区检察院也是作足了考虑。锡北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打造的“乡贤余热献法治”品牌,依托当地德高望重老乡贤开展群众日常纠纷矛盾调解工作,是扎根基层新“枫桥经验”践行者,相关工作举措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检察官与老乡贤“携手”, 这样的组合,在化解一些陌生人之间的事故纠纷时,具有别样的信服力。
现年63岁的老李是安徽来锡务工人员,居住在锡山区锡北镇,平时出行、拉货都会开着一辆电瓶三轮车。2020年4月5日中午,老李驾驶电瓶三轮出行时,突遇一孩子,躲闪不及将孩子撞倒,导致孩子构成重伤。
案件发生后,伤者得到相应保险赔偿和公司赔偿,但一直未对老李达成谅解,案件被移送锡山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检察官与老乡贤在与被害人家属沟通时得知,之所以未谅解老李,是因为从情感上觉得孩子才12岁就无缘无故遭罪,老李个人没有进行赔偿,心理上感到不平衡。为妥善化解矛盾,检察官与老乡贤耐心与老李沟通,希望老李能在个人能力范围内对孩子作出一定赔偿。
看着像孙子一样年纪的孩子受伤,经过检察官和老乡贤开导,老李主动愿意赔偿5万元用于孩子康复。至此,孩子的家长也放下了心结。
修复服务关系
何某是某小区保安,去年4月21日晚8点左右,何某正接电话时突然发现一骑电动车人员私自跟随机动车闸口进入小区。何某以为是外来人员遂冲上去拉扯对方,后发生肢体冲突,造成骑电动车的业主轻伤一级。公安机关多次组织何某与业主调解,但未能达成和解,案件被移送锡山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承办检察官发现该案系因民间纠纷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符合刑事和解范围。检察官先行了解何某与受伤业主意见,发现双方均有调解意愿,只是对赔偿金额意见不统一,遂将案件移送“五心”调解室,第一时间启动刑事和解程序。
“五心”调解室老乡贤睿智大气,充满人生阅历,说情说理既鞭辟入里又充满人情味;案件承办检察官公正严谨,法律功底深厚,讲案释法既精准公心又耐心温和。他们携手开展实地调查,听取双方诉求,耐心分析利弊,解开何某与业主心结,最终促成双方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
为将矛盾纠纷彻底化解,该院还召开检察听证会,为家庭困难的受伤业主提供国家司法救助,帮助其走出因案带来的困境。
小小的门面,满满的真情。自今年5月22日正式挂牌成立以来,针对不同人群间的矛盾关系,检察官与人民调解员携手,采取合适化解手段,已妥善促成5起发生在周边群众间的轻微刑事案件达成和解,让群众的矛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