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我就是在传统、朴实的家风熏陶下长大的……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这是我的家人对我讲得最多的一句话。
在我成长的记忆中,爷爷奶奶一辈子没和人发生过争执,他们一直把踏实工作、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看得很重。在爷爷奶奶辈的影响下,我的家人都传承着家庭的优良传统——做事踏实、与人友善、家庭和睦。
我的爷爷曾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工作,后又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了十多年,最后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江阴,在江阴法院工作了几十年,直至退休。而我也沿着爷爷曾经走过的路,2015年从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动申请调回江阴法院,成长为一名人民法官。
还记得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常跟爷爷抱怨工作繁忙,案件众多,爷爷总是打趣说“黄瓜才起蒂,这么快就泄气了吗?”每次和爷爷交流以后,我总是能很快的释放压力,调整自己。渐渐地,我不再抱怨和畏难,因为我明白,在我的前面,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引导我,鼓励我,追随爷爷的步伐,为理想出发!还记得自己曾经办理的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原告公司起诉被告要求返还房屋,支付房屋租赁费。被告主要的辩解理由是,他曾经支付过几千元的费用,该费用系单位福利分房的费用,故房屋不应返还,应该继续让其居住,但其提供不出任何支付费用的证据。为了查明当年被告是否支付过几千元的费用,我通过多种渠道找到当年被告工作所在单位的负责人、会计,一一询问事情经过,顶着40多度的高温到单位库房找到当年的账本,一笔一笔核对数字,但均未找到相关证据。当我把这些工作经过及所形成的笔录给被告阅看时,他说:“你真是一个负责任的好法官,我心服口服。”从案件受理时的冲突对抗,到结案时的服判息诉,我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
爷爷经常对我说:“我们的工作不能马虎,因为每一个案件的审理关系到当事人的一辈子,关系到法律的尊严,所以我们必须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任。尤其是法官工作,更是不能出现一丝纰漏。”我把爷爷对我讲的话铭记于心,时刻不敢忘记。2021年我承办了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原告原籍陕西,在江阴打拼多年后向被告购买了一套拆迁安置房,因当时不具备办证条件,双方约定待具备办证条件时,再办理过户手续。后来才发现,原房主早已将房产证登记到别人名下,还办理了抵押贷款,根本无法过户。原告不得已起诉来院,案件由我办理,我没有机械办案,经多次开庭审理、实地走访、调查、专业法官会议集体讨论研究,最终判决支持了原告要求过户的诉讼请求。后经无锡中院二审,维持了一审判决。为感谢我的公正审判,陕西夫妇特地专程到法院,送上一面锦旗。这或许只是我法官生涯中的一个普通案件,但可能是关系到他们的一辈子,以及一整个家庭。法官,办理的不仅是案件,更是人生,必须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2021年爷爷获得了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光荣在党50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的女儿为太爷爷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感到高兴,其表示将来也和太爷爷、爸爸一样,做一名法官、党员。上四年级的她,无形中受太爷爷以及我的影响,每每同学之间遇到小纠纷时,她总能用我平时教给的法律常识妥善地进行化解,并能用法律小知识教育、影响同学,提醒同学们遵纪守法,是老师的小帮手,同学的好榜样。
最喜欢的一句话: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