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无锡市聚焦难点、落脚基层,从四个方面持续提升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法治化建设质效。
一是聚“规范化”建设合力,促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制度落实。制定、下发《无锡市镇街综合执法指导规范(试行)》,并由司法行政机关指导镇(街道)根据《规范》高标准规划建设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场所,改善执法工作条件,统一执法证件、统一执法用章、统一法律文书,确保全市基层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有章可循。同时,统筹市、区(县)两级组织部门、司法行政机关、镇(街道)政府多方力量,严格落实“人随事走”要求,科学调配机构编制资源,先后下沉971名行政、事业编制到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另外,各区(市)还通过“区(市)属、镇(街道)管、镇(街道)用”的方式破解人员不足的难题,并通过市级层面的协调,进一步探索解决参公编制下放的方案,在人力资源调配层面努力实现基层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规范化建设。
二是添“数字化”执法动力,提升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总体水平。针对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活多、人少、事杂现状,充分利用现代化、智能化手段为基层综合行政执法进行“数字化”赋能。一方面,进一步为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部门配齐、配好智能化执法装备,充分利用无人机、无人船开展道路巡查、水域监管等面广量大的执法活动,持续提升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精准度。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平台建设,持续完善、用好网络交易综合监测体系“锡网云监”,不断加大对网络经营主体的线上监管。同时,通过与镇(街道)基层执法系统的互联互通,定期共享网上监测发现的违法违规线索,进一步提升基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数字化水平。
三是提“专业化”服务能力,实现严执法与优服务有机结合。大力开展“产业链+法律服务”行动,充分发挥基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一线优势,深入了解各镇(街道)所辖企业现实需求与法律风险,组织顾问律师上门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变“坐诊”为“出诊”,努力将纠纷与隐患化解在源头,大幅提升辖区企业法律遵从度。此外,针对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对象中的小商贩、个人法律素养不高、执法争议频发问题,组织基层执法部门工作人员下沉社区一线,以“援法议事”为抓手,向社区居民、摊位商贩进行普法宣传,引导居民、商贩在日常生活、生产经营当中尊法、守法、学法、用法,将大量事后执法纠错变为事前辅导预防,极大提升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法治化建设的质效。
四是抓“长效化”监督助力,确保基层综合行政执法规范有力。将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纳入法治政府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对各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情况进行法治督察,督促各镇(街道)全面落实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各项要求。同时,进一步加强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通过专项检查、案卷评查、“陪同”执法等形式梳理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倒逼执法水平提升。此外,充分发挥司法所的监督职能,在镇(街道)广泛设立执法监督联络点,在选聘企业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法律顾问作为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综合行政执法投诉举报的处理工作,实现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有机结合,不断铺开基层综合行政执法监督的覆盖面,确保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在法治的轨道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