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无锡市司法局通过建设“四个联盟+一个中心”,即:长三角生态环保“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长三角公证链联盟、长三角仲裁一体化发展联盟、长三角行政执法联盟、长三角知识产权中心,深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任务落实。
一是长三角生态环保“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实现联合共创。揭牌成立长三角生态环保“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暨专项公益基金,构建集法律服务机构、产业律师、环保企业、科研机构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法律服务平台。目前联盟成员单位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地环境保护商会协会20余家,环保企业150余家,律师事务所50余家、专业律师150余人和若干环保领域专家学者。建立环保法律服务目录,围绕环保企业资源融合和创新发展,帮助分析查找法律风险隐患,出具法律意见书,提供尽职调查、政策咨询、战略谈判、文件起草等法律服务。参与重大环保产业项目法治审核,在项目立项、落地、验收等阶段提供法律风险评估。开展环保产业专题法治宣传和法治体检,研判环保企业法律需求,研发匹配度高的法律服务产品,提升环保产业链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提供个性化法律服务,帮助企业稳妥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专门设立专项公益基金,由江苏宜安梦公益基金会出资200万元作为前期经费,接受联盟成员单位和社会捐助。基金支持服务项目包括课题研讨、法治体检、法律培训、法治咨询、案例评选等。
二是长三角公证联盟链,实现联通共享。加入“公证联盟链”、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公证档案电子化技术规范的统一,依托全省公证远程视频办理平台,进一步完善公证在线受理平台,实现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旅游出行密切相关的12类公证事项实现跨地域“一网通办”,做到与沪、浙、皖三地的公证服务跨省对接。积极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个性化公证服务需求,通过与不同城市公证机构的联动,探索建立公证协作平台。上半年,由无锡市梁溪公证处牵头,常州、南京、苏州三地公证机构及项目招标代理单位多方“携手”、通力合作,顺利完成了“无锡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瑞景道综合管廊迁改设计项目”招投标异地“云答辩”工作。
三是长三角仲裁一体化发展联盟,实现联手共建。无锡、黄山等沪苏浙皖27家仲裁机构共同参加“长三角仲裁一体化发展联盟”,并签署《长三角仲裁一体化发展联盟合作协议》。今年以来,无锡仲裁委先后通过长三角仲裁联盟协作机制,与黄山、南通等地协作,通过视频与现场结合、线上线下协同的方式,成功实现“跨域庭审”。9月26日,第二届第三次长三角仲裁一体化发展会议成功举行,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的33家仲裁机构代表出席会议,无锡仲裁委员会从仲裁机构面临的普遍问题、如何提升仲裁机构整体竞争力及仲裁行业国际化发展三个维度发表意见。无锡仲裁委还参与协办长三角仲裁一体化发展联盟2022年会,会上,由无锡市仲裁委起草的《金陵宣言》向联盟成员机构征求意见,宣言主要倡导党建共建、规则衔接、程序互助、庭室共用,名册互认,旨在推动长三角仲裁全面一体化。
四是长三角行政执法联盟,实现联动共治。加强对各地各部门跨区域联动执法的协调指导,在劳动领域,对跨苏锡常地区开展业务的劳务派遣、劳务外包公司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跨地区违法案件联动处置,对作出的责令改正及社会保险费申报结果互认,落实整改,对行政处罚、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相互通报,对纳入各地公共信用信息系统黑名单的机构和个人,实施联合惩戒。在交通领域,参加长三角道路运输联合执法交流合作会议,无锡在会上非法营运精准协同治理交流发言,苏锡常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贯彻执行《苏锡常片区治超市际联合执法专项行动的通知》,开展苏锡常片区市际联合治超执法集中日行动。在农村农业领域,苏州、无锡渔政执法监督支队组织全市渔政执法机构人员开展苏锡交界水域非法捕捞专项联合执法行动,开展不定期巡查巡航,营造不能捕、不敢捕的社会氛围。在市场监管领域,宜兴市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开发“一地六县” (上海光明绿色发展基地、宜兴市、溧阳市、长兴县、安吉县、广德县、郎溪县)市场监管联动协作平台,交流执法经验做法,点对点、点对多传送执法协作线索移送函、案件移交函等,流转以“一地六县”联席会议名义共同发布的通知、红头文件等。
五是长三角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实现联袂共赢。将Acritas全球律所品牌指数第9、亚太律所品牌指数第1的金杜律师事务所引进无锡,并在无锡成立金杜长三角知识产权中心,市委书记出席签约仪式。长三角知识产权中心落户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的无锡市,强强联合,力争在国际知识产权交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突破,在知识产权托管、运营上提供“一条龙”服务,打造立足长三角、覆盖全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此外,无锡市还组建了由70余名专业律师组成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团,为长三角领域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查、专利申请、权属调查等全流程服务,助力无锡乃至长三角知识产权保护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