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执质效是反映工作质量效率的晴雨表,是检验司法为民的试金石,也是反馈干警办案状态的风向标。梁溪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春多次召开专题部署推进会,强调指出,要狠抓主责主业不松劲,紧盯“核心指标”不放松,将完成审执质效目标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抓紧抓牢、抓实抓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在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各部门强化工作紧迫感和使命感,进一步细化条线目标、明确工作举措,聚焦目标抢进度、争位次、求突破、上台阶,跑出高质量司法“加速度”。今天推出立案庭的经验和做法。
立案庭 为贯彻落实院党组要求,立案庭召开庭务会,要求全庭干警上下一心,强化责任担当优化诉讼服务,努力提升审判质效
01 以“质”为先 推动案件审理高效化
今年1月至8月,道交案件平均审理天数40.23天,法定审限结案率96.18%,简易程序适用率92.72%······这一组组领跑全院数据指标的背后,是立案庭道交团队全体成员争分夺秒忙结案、加班加点赶进度取得的累累硕果。
2021年10月以来,道交团队积极开展非诉鉴定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方法,出台《关于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非诉鉴定、调解及审理工作的流程规定(试行)》文件,对道交案件的调解、审理各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马上开启“沙漏式”倒计时:3日内完成排期送达,15日内排期开庭,庭后及时制作裁判文书,并在7日内完成宣判。对于调解或撤诉的案件,当天制作文书并完成案件报结工作,倒逼办案人员时刻绷紧“速度”这根弦。
自今年8月1日起,道交团队每周固定全员加班时间,力争将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的工作进度追赶回来,奋力将平均结案天数降至30天以内、法定审限内结案率提高至98%、调撤率提高至50%以上、发改率降至0.7%以内。
02 以“效”为要 提升化解纠纷多元化
始终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积极对接梁溪区各街道“诉源治理工作站”,向157个社区派驻80名社区法官,实现诉源治理工作区域全覆盖,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配强配齐调解人员,加强指导管理,为深入推进非诉调解工作夯实基础。目前,驻院人民调解员21名,非诉调解案件占一审立案数量的91.42%,非诉调解成功率58.66%,非诉调解案件平均办理时长18.45天。
创新化解纠纷新路径,尝试运用合并审理、示范判决、集合诉讼、代表人诉讼等方法,努力压降诉讼增量。截至8月底,同期一审收案数下降3.12%。
03 以“诚”为本 提高诉讼服务便捷化
作为人民法院的前沿阵地和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立案庭从小事、小处入手,以“优先办、引导办、便捷办”为原则,全程提供诉讼服务指导。如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置导诉台服务专区,安排专职导诉员,指导诉讼流程;配备便民服务台,放置轮椅、老花镜、便民雨伞等辅助设备。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窗口等,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有温度的司法服务。
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依托“江苏移动微法院、最高院律师服务平台、江苏法院诉讼服务网”三大平台推进线上立案服务。今年1月至8月,收到网上立案、跨域立案、跨境立案申请4431件,无一件超期审核。
铆足干劲 奋勇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