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冲动,拳脚相向,针锋相对……也许就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下一时意见不合演变成言语与肢体的冲突,曾经的亲密朋友、合作伙伴、友好乡邻就变成了对簿公堂的“仇人”。
“我们在办理轻伤害案件中发现,这类案件常出现矛盾双方情绪激动不愿配合、矛盾化解所需时间长、可能存在因案致贫返贫的需要救助等情况。”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张子扬道出办理该类案件时常出现的困难。针对此类案件,该院秉承“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办”理念,探索独家“五步融冰工作法”——关口前移、趁热打铁、借助外援、专业维权、司法救助,用心用情办好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案”。
提前介入,以高效缓解冲突发酵
“就我们的办案经验来说,案发后矛盾延续的时间越久,矛盾化解难度就越大。”张子扬指出,为降低矛盾化解难度,该院通过“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对每起符合和解条件的轻伤害案件提前介入,做到工作重心前移、化解努力前置,即从接公安机关通报开始,指派检察官专人负责,经过细致审查、引导侦查,在提前介入阶段实质化办理,在全面阅卷后,梳理案件是否存在瑕疵,分清是非曲直,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减少由于时间拖延导致的冲突发酵激化。
巧解心结,以法理融化矛盾坚冰
在了解清楚基本情况后,就需要“趁热打铁”。该院坚持带案下访、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原则,承办检察官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消除隔膜。
小张小李是同乡,积怨已久,双方一见面就是“针尖对麦芒”,难以沟通更别提化解矛盾。“这种情况一般由检察官分别与双方当事人恳谈,进一步了解案件前因后果,结合案情释法说理、阐明利害,为化解矛盾创造条件、做好铺垫。”张子扬说。同时,该院“借助外援”,针对案情实际,邀请村委工作人员、当事人单位负责人、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人民调解员等,唠家常、讲人情、谈法理,在春风化雨中安抚当事人情绪。此外,还通过公开听证形式,集中检调智慧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促使矛盾以看得见的方式公开、公正处理。
维权救助,以专业实现案结事了
“轻伤害案件容易演化成斗气,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对案件性质认定、罪责承担等刑事方面的专业优势,为双方积极争取法律援助力量,用办理刑事案件的专业化视角解答当事双方疑惑,以‘专业维权’将‘意气之争’转变为专业化协商,充分保障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滨湖区检察院分管刑检工作的胡颖副检察长说道,在办理轻伤害案件中,可能存在因案致贫返贫等需要救助的情况,对此,该院在提前介入及案件审查阶段注重了解并收集相关材料,活用轻伤害案件司法救助协作机制,对于经核实符合救助条件的轻伤害案件被害人,联合控告申诉部门一同开展司法救助,并同步开展刑事和解工作,促使轻伤害案件随司法救助工作推进而朝向“化解”发展,确保每一个需要司法救助的被害人得到检察关怀。
2021年以来,该院已成功促成26件轻伤害案件达成刑事和解,其中监督侦查机关撤案13件,对2名犯罪嫌疑人相对不起诉,其余均依法从宽处理,有效纾解矛盾隐患,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