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这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看好这座城市的未来。
力堵“失信漏勺” 稳住营商“基本盘”
诚信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衡量一个地区营商环境优劣的核心和关键。如何让守信者得“甜头”、失信者有“痛感”,无锡市两级法院对此做了大量司法工作和机制探索。
庭审中的虚假陈述、恶意诉讼等行为不仅损害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会妨碍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为了保住诚信这一无形资产和金字招牌,无锡法院在庭审甄别辨假、加强查处力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9年7月,浙江一装饰公司严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在一审、二审期间多次作虚假陈述,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其开出了30万元的“罚单”。
据统计,近三年来,无锡法院已对100余起涉企业虚假陈述、恶意诉讼等行为进行了处罚,并向司法局、律师事务所等部门发送加强律师管理、杜绝虚假陈述的司法建议,诉讼欺诈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法官,我知错了。我愿意分期付款,请把我移出失信名单吧。”
李某是无锡某纺织机械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还款义务,于2021年9月被法院依法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李某的儿子正在读高三,本准备报考军事院校,却因为父亲的行为无法通过学校的政治审查。了解到自己的“赖债”行为给儿子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后,李某十分懊悔,主动联系法官要求分期付款,并如约还清了所有欠款。
△无锡中院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不动产查控联动机制建设的意见》
近年来,无锡法院改变法院一家“单打独斗”的工作策略,先后与11家银行及公安、不动产、公积金等单位建立财产查控网络,与国税局、教育局、旅游局等18家单位联合出台规范性文件,精心织构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联合惩戒格局。
力破“融资瓶颈” 打通企业“血脉”
对企业来说,资金就是血脉,也是企业的“命门”和“死穴”。
2020年冬,正是供电送热的吃紧关头,江阴一热电厂却因银行账户被冻结,无法购买煤炭等原材料继续发电供热。该热电厂位于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石化新材料产业园,是园区唯一的热电联产热源点,承担着42家企业的蒸汽供应。此前,因受母公司经营影响,热电厂深陷债务危机,并被法院依法冻结了所有银行账户。“一旦该企业停产停气,将严重影响园区相关化工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请贵院对涉该企业账户予以解冻。”事关地方行业生产,江阴市政府发来了求助函。
“该热电厂具有公益性质,如何在保障银行利益的前提下,又为企业预留必要的流动资金和账户往来,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是最大的难题。”该案承办法官、无锡中院金融庭法官贾建中坦言。
面对这一紧急而特殊的情况,贾建中与合议庭的成员进行了集体讨论,并多次召集会商,本着既要平衡好各方利益,又要解决好融资和发展矛盾关系的原则,最终拿出了一个使各方都接受的解决方案:法院对账户予以解封,企业承诺账户资金专用于支付工人工资、购买原材料等日常生产经营,银行和地方政府对该账户进行共同监管。账户“活查封”既盘活了企业,又解决了纠纷,体现了法律的温度和司法的智慧。 近几年,无锡法院在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上“绞尽脑汁”。早在2019年,无锡中院就开始引入物联网思维,在企业资产的有效出质上进行大胆探索。2020年,无锡中院与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签署《物联网技术司法应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研发物联网技术的司法应用。2020年底,无锡中院正式出台《关于促进物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借助物联网强大功能,在网上动态监管出质和被查封财产,“网出质”和“活查封”应运而生。
△宜兴市人民法院执行干警使用“物联网电子封条”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质物的监管和公示,既能保障银行的金融债权,又能保证企业对资产的使用权,有助于中小微企业融资和运行,避免了‘诉讼困企’的不良影响。”无锡中院金融庭副庭长徐冰介绍道。
力解“劳资烦扰” 盘活“人才市场”
“全心全意小天鹅”是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小天鹅公司是一家以高新科技为导向的家电企业,对于公司而言,高新技术的商业机密关系企业命脉,是它们得以开拓市场、竞争客源的重要筹码,故而对高级技术人才的管理与约束尤为重要。
2021年5月,无锡中院开庭审理了无锡小天鹅公司与该公司原员工龚某的竞业限制协议纠纷。如何厘清这起较为复杂且极具典型意义的劳资纠纷案件中的责任归属与行为性质,关系到劳资双方合理合法权益、公司商业机密的保障等诸多问题。
无锡中院劳争庭法官在仔细研读此案先前的劳动仲裁、一审判决的基础上,对竞业竞争协议框定范围、案件证据、时间线索等进行严密梳理,认定一审判决合法合理,龚某确有违反协议的行为存在,确已对小天鹅公司造成损失,一审判罚的额度也较为合理。同时,也驳回了小天鹅公司进一步要求龚某赔偿违反保密协议的主张,避免了对龚某行为的重复评价。这起历经劳动仲裁、一审诉讼、二审上诉的纠纷,终于尘埃落定。
近年来,随着企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因竞业协议引发的诉讼逐年增多。面对这一痛点,无锡法院主动对接企业,走访调研了解情况,并联合市工商联、市总工会等多家单位给出依法用工、化解矛盾的建议。同时,结合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向受访企业发放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宣传手册,力求探索出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由事后维权转向事先预防的“法企同行”道路。 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各业的用工带来了不便,“共享员工”这一新型用工模式依靠相互借用员工缓解用工紧张难题,节约用工成本,在企业中逐渐盛行。该模式是无锡企业应对劳动力不足的创新点、活力点,也是无锡法院解决劳资争议的关注点、着力点。新模式的诞生必然会出现一些劳资纠纷新问题,譬如工伤责任单位认定、员工与新单位发生矛盾时如何调解等,不少法律风险和纠纷隐患亟待解决。
△无锡中院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双月谈
对此,无锡法院法官们选择主动出击,既“坐堂”问案,治已有之病,又“进网格”解困,医未显之疾。无锡中院劳争庭法官了解到一些企业为“共享员工”附带的法律风险和难题犯愁,迅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拿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为企业提出防范“共享员工”新模式法律风险的建议,给企业解除了风险和心结。
力惩“知产窃贼” 守护创新“动力源”
“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给企业带来了活力,也给无锡吸引投资增添了魅力。”无锡奥特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葛志勇带着公司成功上市的喜悦,说出了心里话。
奥特维公司是无锡一家高端智能设备生产商,企业创立之初就遭遇巨大危机,生产的太阳能电池串焊设备被诉侵犯他人专利权。 “经过严格的技术特征比对,可以认定被控侵权产品未落入涉案专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奥特维公司不构成专利权侵犯。”无锡中院一审判决奥特维胜诉,原告先后提起上诉和申诉,但最终仍旧维持原判。此番过后,奥特维公司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和产权保护,目前已通过自主研发掌握十余项核心技术,累计取得专利591项,并于2020年5月成功上市。
△无锡中院邀请省人大代表在企业调研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专利技术是企业独享的创新成果,仅2020年,无锡全市专利授权量达到6万余件,同比增长58.35%。面对巨大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求,无锡法院积聚内力,全方位服务企业,为企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生了孩子却随别人的姓。”这是企业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江苏中讯数码电子有限公司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通讯终端设备制造企业,也一直是全球酒店电话机知名品牌TELEMATRIX的代工商。该电话机品牌商标早年间被某公司抢注,该公司还以拥有TELEMATRIX在国内的商标权为由,向法院起诉中讯公司侵权。一系列操作使得中讯公司遭受巨大打击,不仅失去了与大品牌的代工合作,公司声誉更是受到严重影响。 2016年4月,中讯公司正式向无锡中院起诉,控告某公司恶意提起知识产权诉讼,应赔偿其经济损失,并在全国性媒体上刊登声明消除影响。此案历经一审、二审,最终法院认定某公司恶意取得商标权后提起诉讼的行为构成恶意诉讼,应承担赔偿责任。 诉讼期间,中讯公司一度陷入恐慌,技术人才和众多客户也开始观望,上升势头严重受挫。为了避免企业“赢了官司,输了市场”,无锡中院以“服务万家企业”专项行动为契机,主动进企释法,给企业吃了“定心丸”,留住了技术人才,打消了客户的顾虑,使企业运行回归正常。
近年来,无锡法院还陆续推出“问需于企”专题调研、“服务万家企业”送法上门、“双月谈”法企座谈会等举措,让知产保护出现在企业最需要的时候。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助力解决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2021年3月,无锡中院发布《关于服务和保障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的意见(试行)》,拿出了十项对科创企业知识产权进行立体保护的措施,力挺企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