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街道以“抓调处促稳定、化矛盾促发展”为目标,精准把握全街城乡发展趋势、社会治理矛盾、民生期盼需求,创新探索“党建+”“科技+”“文化+”治理路径,构建形成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以“控、疏、防”三字诀全力夯实街道高质量发展稳定基石。
一、聚焦重点领域矛盾,在“控”字上下功夫
一是突出预警精准度
依托街道综治中心一体化建设,有效整合综合治理、城市管理、风险防控、视频监控、公共服务等数据,结合领导调研走访、工作人员每日排查报告,确保重大隐患及早预警。
二是突出联动灵敏度
依托“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加快社会及信访稳定工作联动平台建设,确保基层上报的各类平安稳定类事件,按照职责权限分类派发到位、联动处置到位、评估反馈到位。
三是突出化解专业度
构建完善诉调、公调、检调、访调一体推进机制,建立调解专家库,并鼓励个人品牌调解室参与矛盾化解,结合“三官一律”进社区、进网格,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二、聚焦重点人员矛盾,在“疏”字上下功夫
一是着力压实责任链
持续优化党政领导包案化解、信访接待制度,以“1领导+4部门”模式,深化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同抓工作体系,确保包倾听记录、包情况掌握、包思想教育、包矛盾化解“四包干”,最大限度地减少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等情况。
二是着力开启“联动阀”
发挥相关部门和社区职能作用,落实一案一建档、一事一专题、一月一联席,及时掌握案件主体核心诉求,综合运用教育、调解、疏导等手段,按照先易后难、分类推进的原则,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到位。
三是着力搭建“减震带”
坚持“政策宣传+人文关怀”双管齐下,以属地社区为主阵地,结合主动约访、入户关怀、亲友动员、定期走访等形式,精准掌握信访人心理转变期,适时引导,促进与信访群体达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共识。
三、聚焦隐患风险矛盾,在“防”字上下功夫
一是加大“循环检查”力度
全面收集各类苗头性、趋向性信息,通过开展滚动排查和动态监测分析,深化对日常矛盾问题和潜在性隐患点的分析研判,确保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有措施、无后患”。
二是加大“定期复查”力度
立足于街道民生服务大局,将可能引发重大影响事件的工程项目、决策事项列入风险评估范围,定期梳理跟踪,以事前预测预防预警到位,全力避免早期可控风险隐患的激化上行。同时,加大案件“回头看”力度,避免风险点反复反弹、死灰复燃。
三是加大“常态巡查”力度
以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基础,强化部门横向联系沟通,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对症施策、处突应急,致力于理清思绪,精准破防,抢抓首次化解机遇,提高一次性办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