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农村文化水平不高的老百姓面对突发事件常常一筹莫展。可如今,得益于法治锡山建设摁下“创新键”和“快进键”,一波波喜人的变化成为了百姓茶余饭后谈论的热点。“以前我对婚姻继承、人身损害、劳动雇佣等实际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法都一窍不通,可现在,面对棘手的问题,我心里有了维权的底气,完全可以据理力争。”居民刘阿姨感慨道。
“为群众办实事,我们更多的是要强化‘站点授课’意识,开启多维普法,高效推动法律援助、纠纷调解、服务指引等核心工作在基层‘真枪实刀’地发挥积极作用。”锡山区司法局相关领导对长效化推进全民普法信心满怀。点赞“鹅小弟”普法流动站开启有特色的“教科书”式普法,锡剧舞台变身“普法讲台”,老百姓既欢声笑语,又“茅塞顿开”。
“法治锡剧的表演蛮好的,高利贷、高铁霸座、职场性骚扰、高空抛物、虐待父母、夫妻共同债务,小片段大学问,我们大开眼界。”炎炎夏日来了,当夜幕降临,家门口的广场又多了个让老百姓舒心愉悦的“空间”。舞台上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情感生动的表演,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让人赞不绝口。这就是锡山区精心推出的“文化+法治”融合式新普法,巧妙地用“活”锡剧资源,同频共振中,既生动深刻开展意味深长的“情境式”法治宣传,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新方式潜移默化启发,让群众对实用的法律知识真正“上心”。
今年,锡山区以绣花功夫对“法治公园”精细改造,老百姓在享受自然风景的同时,又能在法治雕塑、法治画廊等处“惊喜一番”。独辟蹊径将民法典等重要内容恰到好处地融入百姓生活中,锡山司法创新一直在耕耘。在接地气的新媒体矩阵,“普法万花筒”专栏的原创情景短剧渗透着鲜活力,让人见微知著。
作为锡山区耳熟能详的基层品牌,幽默亮眼的“鹅小弟”法律惠民品牌,始终在串联零距离为民服务活动中实现提升居民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的有效衔接。当机立断,有深厚内涵的法治清凉风,重点是扫去群众心中对“疑难杂症”的“雾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网兜底小区、菜场、景点、学校、敬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清新给力的“鹅小弟”普法和“鹅小弟说法”栏目给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效提升重点人群和青少年普法,通过对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必修课”,反复敲黑板划重点,激励工作中学思践悟把好“方向盘”。在“第三届全省青少年法治宣传周”,锡山区创新通过主题微课、法治主题班会(队会)、参演法治主题情景剧、开展模拟法庭等别开生面的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信仰法律的种子。为企业普法“量身定制”,广大普法志愿者深入企业车间、工地等处,第一时间解疑释惑民法典中物权、合同、侵权责任等细节内容。针对基层网格员,致力打造“法律明白人”队伍,在“拓宽式”学法中激发网格员匠心使用亲民的法治手段为群众排忧解难。同时,互动式、面对面的宣教力量重心下沉到辖区内各网格,有问必答、有法必学,层层掀起了锡山区大网格大学法的浓郁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