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楝聚村紧紧围绕“人美水美,楝聚更美”的美丽家园建设目标,坚持党建引领,精细农村治理,做优群众服务,用铁脚板丈量网格,以服务凝聚民心,用责任守护和谐,从实抓、实战、实效出发,以“格”为基础、以“网”为依托,定职责、建机制,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做实做深,聚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干净漂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新农村建设渐入佳境。
党建+网格——“小网格”搭建“大舞台”
人们常常以为,党总支书记主抓党建,做的是党的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与日常庶务的关系不大。实际上,村书记作为基层党组织的第一责任人,要统揽全局,更要引领全局,贯穿全局。11平方公里、47个村民组、1762户、5306人……随时随地,缪绿明书记总能如数家珍地报出一连串的数据,村里的、村民的、村企的……仿佛在他的心里有一个网格,随时都可以打开翻阅。
“我们村里的共产党员、网格员要时时与村民心连心,唯有深入群众,才能知道群众所需。”这是他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这么做的:全村5个党支部、226名共产党员,4个网格点、4名专职网格员,20名兼职网格员,按照清单要求每天走访网格内关键点位,及时上报重要信息,随手化解小纠纷小矛盾。通过任务清单的指导,做到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治安防控在网格中加强,安全隐患在网格中排查,社情民意在网格中反映,法治宣传在网格中深化。
党建+理念——“小网格”凝聚“大能量”
“最近天气比较好,我在门前广场晒点豆荚,熬点红豆沙过冬时吃吃,一会去旁边的健身广场松松骨头,锻炼身体”。今年七十多岁的徐全明、杨琴芳夫妇,入住村里新建的聚龙新村已经有两年多,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农村征地拆迁是一大难事,如何把征地拆迁工作做通、做透,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村党总支部起到关键、直接的作用:在新孟河拓浚拆迁安置中,创新工作理念,形成以书记为统领、各小组网格化配合的合理阵容,实行统一指挥,重点指导,分片包干,党员干部、村民组长第一时间入户宣传安置补偿方案,树立好形象、带好头,坚持“一个方案不走样,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套标准算到底”,不损害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人人争当征迁宣传员、示范员、调解员、破难员,通过面对面的工作,以诚感人,以理服人,转变征迁群众的思想观念,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最终顺利拆迁52户,征地284户涉及750多亩,完场“刚性进保”232户。广大党员在此次拆迁网格化服务中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讲奉献,激发了广大基层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为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建+长效——“小网格”构建“大民生”
四季鲜花常有,健身行道开阔,小桥流水,杨柳依依……风景秀美的圩沟浜,是如今村民最喜欢的打卡场地。
曾经,圩沟浜常年堆积污水、生活垃圾乱倒乱放,严重影响村民生活和周边环境。为了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性循环,真正让群众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使乡风民风淳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近年来,楝聚村下定决心长效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歼灭战”、“清五堆治五乱”、“四清一改”、“一推三治五化”治理等为主要内容的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在提高整治质量、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等方面下功夫,昔日黑臭的圩沟浜,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附近新建的健身绿道平整开阔,实现村容村貌和宜居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长效管理才会有长期效果,美丽的乡村环境才会长久保持,天天走在干净的村道上,再苦再累也值得”——60岁的村民王水良,是该村朴实、勤劳网格员队伍中的一员,四年来,他和缪跃军、张浩林等其他40多名网格员、保洁员每天轮流清扫河道,打捞杂物,一天天见证着河道清洁、环境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与日俱增。
绿化、亮化、净化、硬化、靓化——圩沟浜清淤改造,只是楝聚村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施党建惠民工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楝聚村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突出党建首要性和引领力,推动党建工作与公共空间治理、产业项目发展、人居环境发展、文明实践活动等民生实事结合,以群众的“幸福指数”检验干部的“服务力度”,实现党建工作的有形化、实体化、惠民化,推动了一批民生实事“落地生根”:归美生态宜居示范点、滆湖围网拆迁、新孟河拓浚工程、黄渎港河防驳岸、渔村线路改造、村民文体广场……漫步在如今的楝聚村,每隔几米远,就有一个绿色的垃圾桶,烟头、果皮、纸屑都被村民自觉地放到里面。平时只有在城市才能看到的用低矮白色栅栏围成的道边花坛,在该村随处可见。房前屋后鲜花盛开,美丽乡村宣传栏和图文并茂的移风易俗、孝德文化墙、功能齐全的健身广场、宽敞明亮的老年活动室成为村里最美的风景,一股股文明、和谐的乡风扑面而来。
履职尽责、长效久治,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好的民生实事赢取老百姓的口碑,让广大村民真切地体会到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形成了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