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投稿 > 市政法单位 > 泰州
泰兴市元竹镇: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 书写元竹善治新答卷
2024-02-08 09:20:00

  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过去一年,元竹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基层治理现代化会议精神,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法治意识,提升法治能力,国治件全部化解,有效调处信访积案12起,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建立健全强抓带治理体系,创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绿美村庄1个,创成泰兴市文明单位”2个。但仍存在基层治理创新思路不宽;少数矛盾存在上行风险等问题2024年,元竹镇将持续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坚持问题导向,树立系统思维,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努力开创稳定、安全、善治的新局面。 

坚持抓重点,解难症 持续巩固“稳”的基础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化解就是最好的稳控,确保矛盾不上交,12个村居均创成无矛盾上行村

  一是多措并举化解“初信初访”。认真办理“12345”工单、市长信箱、网络舆情,对初信初访加强分析研判,建立健全信息通报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员“铁脚板”作用,每日巡查走访,收集社情民意,第一时间排查上报矛盾纠纷。党政负责人每周带队直奔村居、直奔现场,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超前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赢得群众理解和信任,让群众既“消气”又“通气”。 

  二是坚持不懈解决“疑难杂症”。面对少数信访积案和历史矛盾,元竹镇将发扬四敢精神,坚决摒弃花钱买太平新官不理旧账的思想,采取一案一专班的模式,查清事情来龙去脉,查找关键人,找准矛盾焦点,坚持四到位原则,力求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实现事心双解 

  三是全力以赴防范“潜在风险”。聚焦二轮土地延包、农民建房、征地动迁等矛盾易发、多发领域,全面梳理风险点,压紧压实村干部责任,强化法治思维,发扬斗争精神,严禁推诿扯皮,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 

坚持护安宁,提效能 努力拓展“安”的态势 



   围绕提升群众安全感,深入开展平安建设“三六”行动,确保社会大局平平安安、平平稳稳、平平静静、平平顺顺。

  一是守牢安全生产红线。聚焦铸造企业,强化全域风险辨识管控,重点开展中频炉、粉尘涉爆、有限空间作业等专项整治,建立问题清单,闭环整改销号;紧盯群租房、“厂中厂”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轮检和交叉互查,全力消除各类火灾风险;结合2024年民生实事,全力打造“9+N”小场所消防安全示范街,推动形成“元竹新样板”。 

  二是织密社会治安防线。针对元竹镇地处市区交界处,外来车辆和人口流动频繁的现实状况,元竹镇将围绕出租房、旅馆、酒店等治安复杂区域滚动摸排,常态化开展“泰平安”治安大联防,全面提升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夜间巡防率。聚焦重点人员,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以及“三失一偏”人员的心理疏导,进一步提升社会稳控力。 

  三是筑牢民生保障底线。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统筹各类救助资源,抓好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工作。建立健全关爱体系,重点关注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境家庭,更好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把温暖留给群众。 

坚持抓党建,强功能 加快实现“治”的长效 



   牢牢把握党建这个引领基层治理的“牛鼻子”,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是推动“强抓带”治理模式和“基层网格”治理体系的融合。明晰权责边界,推动“六会”组织和“基层网格”在村居党组织领导下并行运转。深化“网事网议”品牌建设,推广蒋堡“道德评议会”、申庄“治保委员会”等“六会”运行模式,不断健全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融合体系。 

  二是抓实“干部”和“党员”两支队伍。基层治理关键在人、在干部、在党员,元竹镇将启动“头雁领航”工程,开展系统化培训,培养一批政治过硬的村居党组织负责人。搭建党员领导干部“揭榜挂帅”、村书记“领航破题”和普通党员“岗位争先”三级干事创业平台,在实践中提升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治理能力。 

  三是建立“激励”和“约束”两项机制。聚焦村书记和“四所”、“六会”负责人等关键岗位人员,分类制定履职清单和考核办法,实施积分考评,设擂台、立规则、定目标、亮积分。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将评价结果与劳务报酬等挂钩,进一步激发治理队伍的活力。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