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谋划,把好分类储备“基础关”。以建设“五个过硬”司法行政队伍为目标,按照全局司法行政干警年龄区间、专业背景、岗位经验、培养潜力等进行划分,排定党建综合、社会治理、执法督察类等3个专业研习社,42名社员平均年龄在37周岁以下。研习社由一名分管局长作为社长全程指导,围绕重要业务政策、重点法律事务操作、重大任务落实等方面,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开展集中授课、业务辅导、政策解读、实务指导。同时,研习社成员根据研习内容定期到挂联一线开展现场交流、业务推进、问题会诊活动,共商共议帮助基层破解治理难题。两年多来,3个研习社充分发挥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力量,组织“悦读讲思”沙龙、青靖司法大课堂、专技比拼练武等28场次,开展“下沉一线”挂联活动76余次,为村(社区)解决法律难题119件,有力形成了“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专业领域”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有效推动了平安法治建设各项任务落到了实处。
交流任职,下好打破壁垒“关键棋”。对新进人员,有计划组织轮岗轮训。2019年以来,6名新招录公务员、军转干部先后在机关业务科室进行轮训,以岗促学、以干促学。轮训半年后,统一安排到基层司法所工作,通过传、帮、带和基层群众的监督鼓励下,不断提升胜任基层岗位工作能力。对研习社成员,有步骤打通上升渠道。推荐5名优秀中层年轻干部挂职村居“第一书记”、开发区招商团队,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处、政府协议审核、重大行政决策实施后评估等工作,为基层党委政府、村(社区)把好法律政策关,进一步优化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近年来,1名“第一书记”所在社区“矛盾纠纷不出村”的经验做法先后被省厅分管厅长批示肯定、《江苏法制报》头版专题报道。2年内,研习社成员中有5名同志提拔至机关、乡镇副科职岗位, 21名同志提拔至局中层岗位,其中,正职9名,副职12名,8名同志通过了法考,不断提升司法行政队伍的职业荣誉感、组织认同感和工作成就感。
凝聚共识,打好提能增效“整合拳”。着眼稳数量、提质量,内外发力,不断创新法治“智库”人才培养机制。对内,落实“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坚持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关注、生活上关怀,进一步营造正气浓、干劲足、人心顺的良好氛围。明确“重视实绩、崇尚实干,担当有为、有为有位”的用人导向,实行分级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情况。实施阳光减压行动,不断落实经费、场地、师资力量保障,有序推进“干部拓展小组”建设,帮助干部塑造阳光心态。对外,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人员,在全市范围内多次专题组织了全市行政执法人员专题培训、人民调解员、社区矫正业务培训班,创建“指尖上的学习阵地”,探索使用视频系统,共建共享学习课件,进一步提升了全市各部门、各乡镇专兼职法治人才做好服务中心工作、服务群众工作的技能和本领,让讲堂成为了法治“智库”人才能力提升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