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投稿 > 市政法单位 > 泰州
泰州高港:实施“平安前哨” 释放治理效能
2021-12-24 09:26:00
    社会治理要深入,才能释放能量、赢得民心。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公安局高港分局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城乡社区警务战略工作中,全力实施“平安前哨”工程,坚持夯实基层基础,延伸警务工作触角,推动社会多元治理,实行运作实体化、指挥扁平化,实现了效能最大化。
整合“四支队伍”,实行“一长四员”运作实体化
    为了让社会治理更贴近群众、贴近基层,高港分局以社会治理为抓手,全力实施以社区为单元的旨在推动力量下沉、警务前移、资源下倾、工作前置的“平安前哨”工程,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据了解,他们对照社会治理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明确“平安前哨”功能定位,即紧紧围绕服务、维稳、治理,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我们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装配了‘平安前哨’所需的4G处警执法仪、移动警务通和数据采集站等科技设备,形成了直观、高效、快速的指挥调度体系。”高港分局局长薛荣美介绍。
    为了搭建起“平安前哨”的“四梁八柱”,他们将乡镇(街道)政法(综治)、公安、司法、综合执法“四支队伍”进行整合,实行以政法委书记为指挥长,以派出所、综治、司法、综合执法负责人为委员的“一长四员”实体化运作;按照“1+2+N”的标准,为每个社区配备1名民警、2名协管员和N个网格员,组建了一支223人的联动联勤队伍,实现“平安前哨”警格长、网格长、网格员互联互通。
激活“神经末梢”,推动“平安前哨”指挥扁平化
    实施“平安前哨”工程,最大限度激活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高港分局依托“四支队伍”和“一长四员”,建立情报信息联采、风险隐患联排、矛盾纠纷联调、政务服务联动、群众求助联处、防范教育联宣等融合工作机制,从而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警格、难事不出街道”的社会治理目标。据统计,今年以来,他们先后处置各类非警务警情4023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786起,排查不稳定因素236起。
    “平安前哨”依托智能化可视指挥调度平台,进一步完善点对点、扁平化指挥调度机制,实现了“秒级响应、指令直达”,优化了分类分级处置流程。他们按照“逐级上报、分类流转、分工处理”的流程,打通了“12345”、“110”等平台壁垒,畅通流转交办机制,形成“部门联动参与、事事落实责任、逐个处置闭环”的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
    “‘平安前哨’工程,不仅实现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还实现了科学治理、精准治理,大量的非警务警情在一线分流,为民警减了负,使民警全身心投入警务工作中。”薛荣美说。
建立“三项机制”,释放社会治理效能最大化
    社会治理关键是落实,重点是提升治理效能,实现释放效能最大化。为此,高港分局在实施“平安前哨”工程中,建立了联动协作、合成研判和督查考核“三项机制”,为有效开展社会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机制保障和支撑。联动协作让治理更紧凑,合成研判让治理更精准,督查考核让治理更高效。
    据介绍,为实现联动协作更紧凑,高港分局编制职责日清单、工作周报表、目标月规划和季度考评通报等。同时,高港分局每日召开联动指挥中心联席会议,每周召开网格工作站视频点调会议,每月举办“警网有约”述职议职大会,通过不断分析和总结,推动警网融合治理精细高效开展。
    今年以来,社区民警、网格员累计走访企业300余家,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100余人次,推动社区警务与网格工作高效融合;依据督查考评办法,先后表彰奖励优秀网格员23名,表彰优秀社区民(辅)警19人次。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