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千垛镇东旺村是全球“四大花海”之一的千垛菜花风景区所在地,垛田地貌为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东旺村为核心的千垛田园综合体项目,是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在我省的两个试点项目之一。
“援法议事”活动开展以来,东旺村坚持党建引领,点燃基层协商议事新引擎,以阵地建设为支撑,不断丰富议事内容和形式,探索出一套可借鉴、可复制的“闭环式”议事运行机制,成功以“法治赋能”理念助力“村落景区”蝶变升级,为全市“援法议事”活动的开展贡献了“东旺方案”。
一是强化多元参与,解决“谁来议”。建立村“援法议事”成员库。既注重建立党员示范、村干部带头、群众主体的议事格局,又注重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新乡贤、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作用的发挥。同时,借助“三官一律”进村居、“两代表一委员”进网格、政法机关干部“下沉一线、当好八大员”等活动,挂钩结对,请进来、寻指导、听意见。此外,村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老年协会等社团组织对基层治理的促进作用与“援法议事”活动开展也实现了高度融合。
二是紧抓基层之困,解决“议什么”。聚焦党政关注的要事、民生改善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采取党政点题、群众出题、法律明白人荐题等方式广泛征集议题,经反复比选后,由村党组织或镇党委审定。而后,根据议题类型,涉及范围、复杂程度,坚持参加对象的“主体性和代表性”原则,从成员库中选择议事人员。如,在景区开园之际,选取“农家乐(民宿)规范化管理”“景区摊位发包”两个议题,并有针对性地选择法治力量参与议事,行之有效地促进了农家乐(民宿)经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以及景区摊位发包的公平性。
三是规范议事程序,解决“怎么议”。坚持“不调研不议事”,议前,力求摸清与议事主题相关的政策法规规定,摸清实际情况,摸清利益相关方的愿望、诉求和意见等。议事通常由村支部书记主持,适时邀请市依法治市办指导员、镇干部参加,首先介绍议题内容、相关背景、政策法规指引,为尽可能达成共识打下基础,然后由各参与主体陈述观点、交流争议点。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法律顾问等就议事难点、争议焦点等发表法律意见,确保议事活动在法治轨道内进行。最后由主持人总结,并实行民主集中制,根据票决结果,形成“援法议事”决议。
四是推动成果转化,解决“议后办。议事活动完成后,针对建言献策类议题的决议,由村“两委”推动意见建议落实落地,如在推进过程中遇到问题,可梳理汇总后再依程序启动“援法议事”活动加以协商。针对解决问题类议题的决议,由村“两委”交由相关方落实,同时通过视察调研、民主监督、民主评议等方式强化跟踪问效督办。如,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出现少数村民不理解、不配合情形,通过“援法议事”活动形成交办单,交由老乡贤、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广泛发动宣传协调,行之有效地解决矛盾纠纷,加速工作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