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以来,兴化市司法局立足行政职能,坚持问题导向,牢牢把握青少年“关键群体”,念好“活”“畅”“实”“正”四字诀,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一是夯实法治阵地,普法载体力求“活”。借助“互联网+”模式,通过“家校通”“智学网”“水乡教育”微信群、“法治兴化”公众号等普法载体,定期推送青少年犯罪典型案例;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地方读本》,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成长档案,把青少年法治素养提升纳入青少年综合素养提升工程;开展“法雨春风校园行”活动,采用“固定日+法定日”宣传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知识,以案释法,解答青少年维权难题,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为青年少健康成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是健全网络体系,法律援助力求“畅”。依托市法律援助中心、26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605个基层法律服务网格,建立健全网络体系,为未成年人提供综合性、窗口化、一站式的公共法律援助服务;开通青少年维权“12348”热线法律服务,加大“法治青春成长”宣传力度,让未成年人“一键维权”更便捷、更畅通;依托“法治兴化”“兴化教育”“校园联盟”等网络体系,开辟青少年法律成长论坛,利用“智慧小司一秒钟”工作机制,“点餐式”提供法律援助;加强与关工委、团委、妇联的沟通,组织开展“法润童心”“青春有法”等专项行动,建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长效机制。
三是提升服务质量,关爱举措力求“实”。充分发挥“司法妈妈“爱心妈妈”法治服务团队作用,聚焦“留守儿童”,以“1+1”模式即一名司法妈妈结对帮扶1名留守儿童,实行“代理家长”工作机制;深化“六个一”行动,完善一套机制、打造一个阵地、设立一部热线、建设一支队伍、印发一套图书、挂钩一所学校,“六一”举措,联动实施,让未成年人关爱工作走深走实;持续开展“法治大走访”活动,聚焦“助学贷款”“建档立卡”“低保家庭”等问题,提供法治服务,助力贫困家庭,保障青少年求学权益。7、8月份,100名司法妈妈,结对帮扶100名“留守儿童”;“豪哥团队”为100名贫困儿童送去“法治大礼包”,为100名优秀学子提供暑期实习岗位。
四是做好矫正教育,回归路线力求“正”。针对目前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发育需要、成长经历、犯罪原因、家庭监护等情况,以法为纪,以人为本,通过教育、感化、挽救方式,采取针对性矫正措施。一是正面宣传教育,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为纲,融“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法治+德治,进行正面矫正教育;二是心理咨询辅导,充分引入第三方机构,开设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专业辅导,疏通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心理障碍,提升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思想的上的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