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大概
多年前,原告李姑姑一家搬到了外地居住,她名下的一间祖屋由她的侄子小李进行修缮和使用。
2018年,李姑姑的丈夫陈某出具了承诺书,载明案涉房屋的一切事宜均由小李处理。
2019年,房屋由政府征收、拆迁,被告小李签订了拆迁协议领取了征收补偿款。
不久前,李姑姑以丈夫陈某出具的承诺书未经其同意为由,诉至法院,要求确认承诺书无效,被告返还房屋拆迁款。
案件审理
审理中,年过八旬的原告李姑姑异常气愤,认为侄子小李利用其家庭关系不睦,与姑父达成协议,侵占了她的房屋和拆迁补偿款,姑父出具的“承诺书”应当无效。
而被告小李却显得更加委屈和无奈,这间房屋早在30年前姑父就出售给了他,后来他对房屋进行了修缮及添附,陆续给付了10万元。小李当庭提交了姑父出具的收条,认为房屋出售的情况,姑姑是明知且同意的。
一时间,对于房屋是买卖还是侵占,以及“承诺书”是否有效,双方各说纷呈,据理力争。
法官、人民陪审员双管齐下
由于涉及到了房屋拆迁,承办法官与拥有丰富的基层拆迁经验的人民陪审员张建荣、李硕组成了合议庭。
在休庭调解阶段,承办法官从法理的角度向双方进行释明,剖析农村房屋买卖方面的法律规定;两位人民陪审员则利用丰富的拆迁工作经验,耐心细致地解释我市的拆迁政策。
最终,经过法官和人民陪审员的双管齐下,满脸愤怒的李姑姑平静了下来,认可了承诺书的效力;而侄子小李则当场表示,从拆迁款中拿出三万元补偿给李姑姑。案件顺利调解结案,双方的亲情也得到了修复。
人民陪审员棒棒哒
人民陪审员协助调解案件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处理涉及婚姻家庭和邻里纠纷时,他们拥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更容易使情绪对立的当事人平心静气地解决纠纷,避免矛盾的进一步升级,从而达到化解纠纷的目的,同时也能够很好地解决人民陪审员“出庭率低、陪而不审”的问题,有效推动人民陪审工作的健康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