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淤溪镇本着有利于服务管理、基层治理和资源整合优化的原则,大力加强乡镇网格化工作力度,通过“三化三提升”联动模式,着力构建基层党建、民生保障、文化活动、社会文明“四位一体”的“网格+智慧治理”新格局。
依托“精细化”管理服务,实现基层社会治理面提升
把乡村网格作为管理服务基本单元,通过“定格、定人、定事、定责”,推动镇级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发现”,对网格实行全方位、精细化的动态管理,对村庄提供多元多样、优质高效的治理。
一是“网格+服务”,构建和谐家园。全面推行镇级—村级—网格—小组“四级联动”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将辖区村民、党员、“两新”组织、低保、计生、社保、维稳、安全生产等各类事项纳入网格进行精细化、动态化管理。全镇共划分网格区47个,选派94名网格长和网格员。截至目前,共开展服务248余次,收集社会治理问题135件,帮助协调解决1269件。
二是“网格+安全”,构建平安家园。村级根据网格责任到人,对网格内的孤寡老人、精神病患者、矫正对象等重点人员进行定期入户排查水、电、天然气等安全隐患,充当生命安全“侦查员”。同时发动骨干党员争做网格内的“治安员”,奔走穿行在网格内,做到陌生来人问一问,重大节日巡一巡,看家护院,保障安全。
三是“网格+绿化”,构建美丽家园。网格员主动认养责任田区花池绿地,进行种植养护。村两委定期组织网格志愿者清理村庄内卫生死角,清理路边乱堆乱放。同时,网格“无广告”工作小组在村庄内常态化开展制止和清理小广告工作。在这方“小天地”中充当着人民群众的“白卫士”,给村民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完善“系统化”治理构架,促进资源共享面提升
与党建、团委、妇联、司法、派出所等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对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和基层服务等问题,结合部门工作进行认真探讨和分析,形成镇村两级资源清单,制定资源整合工作方案,搭建好合作化治理桥梁。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做到网格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组织建设就跟进到哪里。目前,淤溪镇计划建立网格党小组,实现了党的组织覆盖、党的工作覆盖、农村治理能力“三提升”,打造农村治理共同体。规范网格党小组建设,不断丰富党小组活动内容,组建党员突击队,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引导优秀网格员向党组织靠拢,带领全体网格员在各种阶段性急难险重任务中齐心协力、主动作为、勇于担当。
二是抓好法治护航。网格化工作不仅是坚持常态化的日常巡查,广泛听取群众诉求,采集相关隐患信息,还需定期邀请法律服务工作者为村民传授调解技巧、法律知识,解决邻里纠纷、夫妻矛盾等问题;同时探索“警格+网格”治理模式,提前感知化解矛盾纠纷、开展社会面维稳管控,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不断提升服务群众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三是借力文化感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利用村级现有的舞蹈队、民间艺人团队进行文化传播,大力宣传平安建设,带领广大村民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凝聚平安共识。全镇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提供图书阅览室、居民健身娱乐广场、百姓大舞台等硬件资源56处。
推行“信息化”技术手段,做到公共服务覆盖面提升
抢抓启动雪亮工程契机,全镇即将新建310个摄像头,力求形成无缝隙管理,开创“网格化+信息化”新模式,实现基层治理的数据系统化、队伍专业化、管理联动化,真正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上办”。
一是推动数据系统化。建立综合指挥中心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将基层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所有基础数据录入其中,与警务平台和政务服务平台联通,发布党建宣传信息,推送各类服务信息,承接事项办理,梳理涉及政策宣讲、法律援助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小区安全、就业培训等内容的需求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和销号制度,确保村民满意。
二是推动队伍专业化。加强对网格员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突发公共事件响应及应对、矛盾预防和化解、网格化社会治理智能化等方面的培训学习,培养网格员在学习和实践中锻炼成长为守护一方平安的骨干,服务辖区群众的能手,勇担急险重任的先锋,全方位、多维度地打造一支“工作专业化、服务优质化、品牌特色化”的网格队伍,为全镇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贡献网格力量。
三是推动管理联动化。通过警网融合和村村通视频应用,警员和网格员实施掌控各村数据,开展各项工作在横向上,充分发动网格员和广大的志愿者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在纵向上,则可通过派发工单的形式,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联动高效处置。有效破解了基层社会治理中资源分散、手段单一、机制不畅等问题,既实现了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又责权清晰,避免推诿扯皮,确保基层社会治理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