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上午,泰州市“七五”普法终期考核小组一行在市政协副秘书长、社会法制委主任徐国平的带领下,来到泰州中院进行终期检查考核。泰州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卫兵陪同检查。
近年来,泰州法院通过开展一系列对内对外的普法教育活动,提升干警和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营造全社会遵法守法的氛围,同时创新举措搭建普法新载体,拓宽普法新渠道,打造普法新平台,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泰州中院党组高度重视和支持“七五”普法工作,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工作总体要求,在全院各部门实行“一岗双责”,与审判执行任务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设置法治宣传教育联络员,对宪法法律以及新颁布、新修订法律法规组织学习宣传;开设法官大讲堂、“道德讲堂”、法治大讲堂,在院内电子屏、电梯电视上进行普法宣传,开展知识竞赛、专题演讲、文艺演出等活动,注重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在官网、官微、官博上开辟栏目进行普法宣传,并印制相关法治宣传资料,做到“人人关心普法,个个接受教育”。
法院作为审判执行机关,每审理一起案件,每走访一个企业,每开展一场集中执行行动,甚至于每次与当事人对话,都是一次普法的过程。少家庭推出的“136”泰州审判模式,在全省产生较好反响。妥善审理离婚、赡养等家事案件,推进妇女、儿童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以遏制家庭暴力;强化对失足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和挽救,编发老年人法律维权“红宝书”,帮扶弱势群体。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扎实推进“六个深度融合”,有效开展“四项绿色行动”,健全完善“以案释法”、典型案例社会发布、普法责任清单等制度,做到任务细化、责任到人。
创新开展“六访六助”、“双保双促”等专项行动,全市490名法官走访骨干企业、创新企业、困难企业869家。帮助企业排查纠纷356个,为企业宣讲法律688次,解决涉案标的额8.9亿元,受益职工达23600余人,受助企业满意度为96.3%,省高院和市委主要领导分别批示肯定。兴化法院“脚力行”“水上巡回法庭”、医药高新区法院“王芸巡回法庭”等特色品牌受到群众高度评价。全力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运用兼并重组、清算重整等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进东方重工等破产企业的重整和清算,相关做法被《人民法院报》头版头条予以报道推广。
在抗疫防控期间,全市法院共在网上立案104件,远程开庭调解93件,有效满足了特定时期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出台《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法治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行动的十条意见》、《公民、法人、行政机关疫情防控精粹法律知识十五讲》、《复工企业疫情防控涉企民事法律问题三十问》等指导性文件,连续发声,进一步落实司法维稳主体责任,为重大工作开展做好法律解读,有效助力社会经济发展。
脱下法袍,走出审判台,走上直播台,全市500余名员额法官以“凤城天平▪释法明礼”大课堂为载体,让“专业化”说法、“订制型”讲法、“铁脚板”释法成为常态,有效实现亲民普法、精准普法、实时普法,打造出法官普法的泰州模式。据统计,共有31名法官走上“直播台”,录制影像素材43个,通过微信、抖音等平台发布39期,观看数逾195万人次。《江苏法制报》《泰州日报》“江苏政法”公众号等予以报道。
检查中,徐国平副秘书长指出,泰州中院在“七五”普法工作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其中不少先进做法,包括活动开展、阵地建设、台账整理和汇报形式值得其他部门借鉴,对全市“七五”普法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陈卫兵副院长表示,在今后的普法工作中,泰州中院将继续发扬长处,补齐短板,在普法的深度、广度上做文章,在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效上下功夫,不断开拓创新,为推进新一轮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贡献更大的力量。
考核小组参观了大法庭、少家庭等法治阵地,观看了普法工作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