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管人、科技管车、预案管“事”
泰兴:“三管”齐下管住流动的安全隐患
7月2日,江苏省泰兴市公安局治安大队、交警大队联手,对该市的16家危化品运输企业进行了一次例行的检查,除查看承运记录是否与本市化工企业申购、销售一致外,还随机抽查了槽罐车的安全状况,并对出勤车辆的运动轨迹进行了核对。
近年来,泰兴市公安局依托网络,对企业购买、使用、存储和销售危化品各环节实施智能化、远程化“智慧”管控,及时发现并妥善消除了多起安全隐患,连续10多年未发生因管理不善引发的各类事故。
“大数据”显示,每天进出、途径泰兴的危化品运输车辆有1400多辆之多,每年563家化工企业生产、使用的危化品超过7600万吨。为遏制危化品在运输途中可能发生的爆炸、泄漏等事故,泰兴市公安局推出了以“机制管人”、“科技管车”、“预案管事”的危化品运输车辆“三管”措施,有效压降了事故发生概率,连续五年安全无事故。
机制管人,深植安全意识
“今天,我们请大家先看一段录像,这是日前一起危化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爆炸的现场监控视频。”
几分钟后,视频播放完,“看过这段视频,大家有什么感想?”
“王师傅,5月17日,您连续开了5个多小时的车,在途经的服务区休息时间不足20分钟,对吗?”
“吴师傅,你违规一次了,这次又因为灯光问题被处罚,跑车,很辛苦,你想过身后的家庭,父母、妻子,还有儿女吗?一时的疏忽,可能就是一辈子的痛苦!”
今年6月中旬,泰兴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城区中队民警在对危化品运输车驾驶员、安全员进行安全教育时,开门见山,几句话就让现场的众人安静了。
为强化危化品运输车辆的源头管理,泰兴市公安局对危化品运输车辆被处罚的“大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疲劳驾驶、车辆灯光不全、不按规定时间、路线行驶等行为被处罚较多,问题出在驾驶员、安全员的安全意识上。为此,该局强化管理时,要求企业每周组织一次安全学习,交警每月组织一次安全行车教育,危管民警每季组织一次危化品知识讲座,公安、交运、应急、化工企业每半年组织一次突发事故处置演练,并逐步形成了“惯例”。
出车前,查车辆灯光、制动、胎压等是否正常,槽罐阀门是否松动,熟悉行车时间、行驶路线、停车休息地点等已成为驾驶员、安全员每次出车前的规定动作。
科技管车,实时掌控行车轨迹
在泰兴市公安局交通指挥室的大屏上,有一块危化品运输车辆的专用显示屏,实时显示着泰兴本籍危化品运输车辆的运行状况。
为实行掌控危化品运输车辆的行车轨迹,泰兴市公安局除要求企业为所有危化品运输车辆安装GPS定位装置外,还在企业和交警大队设立电子地图,明确专人进行管理。
每次承运危化品,由承运企业向公安交通指挥中心网上报备行车时间和路线,中途休息地等信息,交警部门对路线进行审核,查看是否避开了交通高峰期、居民聚居区等,并及时提醒企业错峰、错时发车。
运输过程中,车辆行驶轨迹实时上传到企业和交通指挥中心。一旦发现车辆偏离路线,企业和交通指挥中心会在第一时间查明情况,并根据现场情况,作出是否按原定路线或启用备选路线行驶的决定。
与时同时,启用备选路线后,交通指挥中心会在第一时间通知辖区交警中队,关注车辆途经的信息。
今年上半年,泰兴市公安局通过实现掌控危化品运输车辆行车轨迹,适时调整、修改行动路线20多次,未发生车辆违规行驶的现象,车辆按时、准点送达率保持了95%以上。
预案管“事”,应对突发状况有章法
“槽罐发生泄漏!”
驾驶员在安全员的协助下佩戴防毒面具,打开“双跳灯”,将车迅速往既定的处置区域;安全员戴好防毒面具,查看泄漏情况,拨打报警电话,向企业报告情况;车辆到达处置区域后,驾驶员、安全员迅速下车,设置警示标示,检查泄漏原因——阀门松动,立即拧紧阀门;原地停车,远离车辆,等待救援。
企业和交通指挥中心发现车辆行驶异常,立即查明情况,向消防部门、危化品购买、使用单位通报,请求支援;指派辖区交警中队,携带个人防护装备赶赴现场,指挥疏导车辆和人员绕行;辖区派出所派出警力,协助交警开展现场处置,视情疏散周边居民;消防、“120”赶赴现场,根据技术人员要求,对车辆和周边环境、人员开展洗消、救护作业;环境部门接报后,赶到现场,对空气、土壤被污染情况进行监测。
这是去年9月下旬,泰兴市公安局组织一次危化品运输车辆突发泄漏事故处置演练。
类似这样的演练,由该局每年都要组织两次,参与演练的单位涵盖应急、环保、医疗、人社等多个部门以及危化品生产、使用、仓储、运输企业,旨在让参与处置的单位、人员明晰各自的职责,熟悉处置流程,做到遇事不乱,处置有章法。同时,通过演练进一步完善处置预案,查漏补缺。
至目前,针对危化品运输车辆突发应急工作预案已经五易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