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介绍:
近年来,泰州法院在市委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指示要求,不断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源头预防矛盾、就地化解纠纷、强化社会治理、保障发展稳定为重点,推动多元解纷机制落地生根,逐步形成了“法院有品牌、条线有特色、部门有亮点”的良好局面,省法院夏道虎院长、省司法厅柳玉祥厅长在视察调研我市法院多元化解工作时给予了高度评价。海陵法院“多元一体、审调融合”非诉纠纷解决机制被《江苏改革简报》登载全省推广,被省法院推荐为全国法院“一站式”建设示范法院首批候选单位。水上巡回法庭、复合团队建设、审判辅助事务外包等做法,被中央电视台、《新华日报》《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等媒体进行专题报道。
正文:
一、紧扣大局中心抓推进,把好方向
一是坚持党委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在市委政法委领导下,将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纳入全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市委政法委在海陵法院召开现场推进会,推进“诉讼与非诉讼对接中心”以及“非诉讼服务分中心”建设工作,实现“两个中心”全市法院全覆盖。二是坚持主动作为,强化主导推进。中院党组多次召开会议,提升使命责任和内生动力,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实施意见》,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难题破解。争取财政支持,靖江法院获批每年50万专项经费,兴化出台《人民调解员选聘管理暨经费保障使用办法》,完善队伍管理和经费保障,海陵法院与司法局联合选聘人民调解员16名,充实调解员队伍。
二、紧扣法院职能抓推进,注重实效
一是构建全院全员化解大格局。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多元解纷工作平台,各审判业务条线,结合审判职能,对接调解组织、行业协会、行政机关等部门建立专业调解中心,有序推动纠纷化解。二是搭建纠纷多元化解有效平台。设立“诉讼与非诉讼对接中心”“非诉讼纠纷解决分中心”“王小莉法官调解室”“陈燕萍代表工作室”“何芬法官工作室”等品牌法官工作室,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放大品牌效应化解纠纷。三是发挥人民法庭解纷的前沿阵地作用。依托人民法庭,设立54个巡回审判站点,使“小纠纷不出村居、大纠纷不出镇街”成为常态。
三、紧扣诉调对接抓推进,统筹化解
一是民调中心请进来。通过公开选聘等形式引进专职驻院调解员进驻调解室进行诉前调解。去年,全市法院共聘请64名专职驻院调解员、112名特邀调解员参与6125件案件诉前调解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二是行政调解重推动。借力行政机关职能共同化解矛盾纠纷。先后与市卫生局联合制定《关于切实加强诉调对接工作妥善调处医疗纠纷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医疗纠纷行政调解机制。与住建局联合发文,建立建设工程纠纷专家咨询调解机制。三是行业调解促和谐。对于简单矛盾纠纷,统一由行业调解委员会先行调解。去年,全市物业纠纷诉讼案件从5000余件下降到不足千件,下降近75%。创建由保险行业协会聘请的第三方参与涉保险诉讼案件调解的“保险纠纷诉调对接”模式,市中院被最高法院确定为“全国保险纠纷诉调对接机制示范单位”。
四、紧扣创新创优抓推进,提质增效
一是“五化”齐发力,“多元”共化解。着力推进巡回审判网格化、司法惠民常态化、就地解纷实质化、法治宣传系统化、社会治理协同化的“五化”工作模式,首创巡回审判“五大员”制度,聘请1635名人大代表、综治人员、乡贤能人为巡回审判的“司法需求信息员、诉前纠纷协调员、法院诉讼调解员、法院执行联络员、涉诉信访化解员”,与社会网格治理深度融合。去年帮助群众化解纠纷2378件,协助送达、勘验3800人次,协助线索排查1300余次,参与调解930余人次。该项工作获泰州市2019年度创新创优项目二等奖。二是深化“法官进网格”提升纠纷化解效能。开展“巡回审判网格化、司法服务进万家”活动,去年,全市法院共641名法官服务进网格,参与纠纷源头处理1146次,走访企业1576次,开展法治宣传1881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4660余册。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市中院编印疫情防控法制宣传手册向企业、市民发放,提升企业、群众依法防控和依法维权能力,相关做法被市委史立军书记、市政府朱立凡市长批示肯定。三是构建“多元一体、审调融合”多元化解工作机制。海陵法院聚合行业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构建“法院为主、部门联动、合力推进”的“8+1+9”非诉讼解纷网络体系。组建专业团队、完善流转机制等实现职能、人员、案件和管理的深度融合。该项工作先后被省法院、省司法厅肯定,被《江苏改革简报》《江苏政法》刊发。
五、紧扣机制建设抓推进,长治常效
一是完善多元解纷工作机制。先后制定完善《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案件繁简分流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目标要求以及具体举措,强化工作指导。二是完善非诉解纷考核机制。在全省率先推动将“万人成讼率”等指标纳入地方平安法治建设考核体系,作为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重要内容实行可视化管理和考评,得到市委政法委肯定。三是完善诉源治理工作机制。创新开设“凤城天平”释法明理云课堂,加大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宣传推介。打造“幸福家园”司法暖万家工程,弘扬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市中院制作的《麻烦一家亲》被评为全国法院第六届微电影微视频十佳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