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近年来,如东县法院围绕“专业审判、柔性司法、以文育人”,构建三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探索出一条符合司法规律、独具东法特色的少年司法审判之路。
除了要判得对,更要管得宽
“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除了要判得对,更要管得宽。”这是如东法院几代少年家事法官传承致用的办案准则,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2019年,该院少年家事审判庭推出“法护春苗”支部品牌。干警顾晓丹是创始人之一,在多年的少年审判工作中,小光的案件给她带来极大的触动。
17岁的小光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父母疏于管教,导致其误入歧途:一年内通过交友软件骗取钱款1.31万元,以暴力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物1017元。如东法院判决:小光犯诈骗罪、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500元。全部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庭审即将结束时,小光哽咽着开了口:“法官阿姨,我知道我犯了很大的错误,但我还想在出去之后找份工作自食其力,我不知道还能有机会吗……”
“小光,本案的判决绝非对你人生的否定,而是以法律的警醒之力帮你重塑是非观念,勇敢向前走,才能有光明坦途!”顾晓丹谆谆教导。
本案下判后,顾晓丹和团队成员前往连云港监狱探望小光,叮嘱他要放下错误,严格约束自己,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和自身素质。
如今,小光的生活重回正轨,正如当初他在法庭上期望的那样,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努力打拼着未来。
受伤的孩子重展笑颜、“问题少年”走上正途、涉抚养费纠纷的履行督促……每一份“管得宽”的坚持,都离不开“法护春苗”党建工作带来的核心驱动力。如东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积极探索未成年人心理干预机制,形成了以院外专业机构心理咨询师为引导,少年家事法官为储备的“内外结合”工作模式,帮助未成年被害人、被告人实现“无痕”回归。
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小轩出生时患有先天性左侧耳廓畸形,受年龄限制等原因未能及时进行手术治疗。父母离婚后,小轩由母亲王某抚养,父亲张某每月给付小轩生活费600元至其独立生活时止,教育费、医疗费由其父母各半承担。
随着年龄增长,耳部畸形对小轩生活的影响也逐渐显露。2022年,小轩在上海某医院做了耳部正畸手术,共计花费14万余元。张某以正畸手术费用系医学美容的费用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医疗费为由,拒绝承担一半的手术费用。
如东法院审理认为,小轩患有先天性外耳畸形,其至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诊疗,诊疗资料对其左侧耳部情况进行了详细记载。手术目的是修复先天畸形造成的缺损,恢复其左耳外观,不同于以整形为目的而进行的改善外观的美容整形。法院依法支持了小轩要求爸爸承担一半医疗费的诉讼请求。庭审结束后,主审法官当庭向小轩爸爸宣读了《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就探望、抚养、监护等内容进行了重点提示和说明。
“做好孩子的工作永无止境。”在如东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吴云霞看来,“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的理念和精神是抽象的,但落实在司法实践中必须是具体而细致的。如东法院与县妇联联合成立“东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以法庭教育、圆桌会议、走进社区等形式,对失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2022年以来,共计发出《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276份、《承诺书》183份,以司法手段对“养而不教、监而不管”的家庭教育行为给予纠偏。
法治春风润心启智
法槌敲响时,少年家事法官心底总有一份“来不及”的遗憾,怎样才能让伤害更少?保护能不能从“事后”走向“事前”?
如东法院抓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两条主线,以司法机关的专业优势担起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社会使命。
“在新学期里,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知法明理,以法律为准则,明辨是非;守法力行,以规则为界限,约束言行;与法同行,以正义为追求,健康成长,努力做一名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少年。”每年开学季,如东县实验小学的学生们都会收到一份来自“法治副校长”的开学寄语。2021年,如东法院启动“法治副校长”重点项目,四年来,67名青年干警的足迹踏遍了全县122所中小学,积极参与学校的法治教育、学生保护、安全管理、预防犯罪等工作。
以“法治副校长”项目为原点,不断拓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半径。高标准打造如东法院政治忠诚教育馆,作为全市首批法治教育基地,累计开展法治微课、法院开放日、模拟法庭等各类活动50余次,1500余名中小学生在互动参与、亲身体验的“融合式”过程中,系好人生第一粒“法治扣子”;坚持以法治实践提升法治教育水平,围绕涉少案件审理中发现的儿童游乐场管理、未成年人缓刑考验期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以典型案例的示范指引传递“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法治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