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如东县马塘镇架设起村党组织服务群众“连心桥”,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模式,为农村发展建设保驾护航。
以自治为基,群策群力添动。强化核心引领,以强化服务完善基层自治途径,突出村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发动村干部、网格党员走访田间地头,利用午休晚间召开“板凳会”,以“老土话”讲清“好政策”,走好政策落实“最后一步”。拓宽协商途径,完善“一约四会”等自治平台,发挥村内“五老人员”阅历足、经验多的优势,挂牌成立“和之晓塘”等解纷平台6家,定期举办“援法议事会”“法治观察会”,让村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不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村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拓展“15分钟法治服务圈”,将和之晓塘驿站、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室等多个服务点串联成片,秉承“自己多跑一趟,群众少跑一趟”,推动为民服务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
以法治为本,以法促治强保障。坚持把法治融入乡村治理各个环节,以“三个一线”保障乡村善治,打造基层“学法一线”,要求在村党员干部“知法守法,办事循法”,定期组织法律知识培训班,通过集中学习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成为“法律明白人”“乡村法治带头人”。打造基层“普法一线”,积极与公安民警、法官队伍联动,开展普法活动,就普及宪法民法、防范非法集资、预防电信诈骗等与村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引导群众知晓法律法规,守好法律红线。打造基层“普法一线”工作,建设具有法治保障的信访门诊,统筹法律顾问等各方面的力量,逐渐形成矛盾纠纷排查收集、调处化解、闭环管理的全链条体系,实现一网兜牢平安底。
以德治为先,春风化雨树新风。注重发挥德治的内生作用,创建和谐友善、积极向上的乡村环境,依托“道德积分银行”试点工作,打造道德积分兑换超市,通过“以德积分、以分换物”的形式,有效引导群众主动清洁环境卫生、做好门前“三包”、减少铺张浪费等行为,做到以“积分”兑“文明”。充分利用“好人榜”资源,打造“道德高地”,邀请沈亚秋、如东税务“爱心妈妈”团队等“中国好人”“江苏好人”给基层党员上党课,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让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形成见贤思齐、学好做好的浓厚氛围。结合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定期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庭院、好媳妇好婆婆等优良家风评选活动,实现德治教化,推动党风、村风与家风、民风同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