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开发区法庭紧紧围绕“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工作主线,持续擦亮“说说薪里话”法庭品牌,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劳动争议,解决劳动者维权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积极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劳动争议“多元体系”,将大量案件化解于诉前。
以“融”促和,进一步融入基层综合治理
今年来,开发区法庭开展巡回审判3次,普法宣讲6次,送法进社区(村居)、进企业,为辖区企业提供解纷业务指导,力争让纠纷不出门、争议不出厂,压降诉讼案件量,进一步提升企业家规范劳动用工行为的意识,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依托“融合法庭”,助力人民法庭与基层力量双向奔赴,采取最快、最便捷、最低成本的方式,为群众提供集在线诉讼、调解指导、普法宣传、纠纷联处等一体的“家门口”式服务。建立企业纠纷预警机制,法庭干警对接社区网格员,摸排可能涉事企业名单,并通过抖音等平台关注重点企业,发现劳争纠纷苗头,及时介入跟进处理。今年3月,法庭关注到一起因辖区企业关停引发的劳争群体性纠纷,遂指派两名法官及时介入跟进,最终除一名职工无法协商处理外,其余57名职工均与企业达成调解,钱款均已履行到位。
以“合”赋能,进一步打造合力工作机制
针对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类型日益复杂、劳动者诉求愈趋多元等情况,与仲裁委持续优化信息互通、难题共研等机制,通过联合发布典型案例、统一裁审法律适用标准、规范裁审自由裁量尺度、不断提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专业度与社会公信力。借助退休老法官专业优势,开发区法庭与区总工会共同打造“老邵职工法律工作室”,提供涉劳动争议的专业法律咨询,开展诉前调解,提高非诉解纷实效。
以“思”促行,进一步探索高效解纷新路径
探索工伤保险速赔通道建设,基于化解工伤保险理赔纠纷的现实需要和当前理赔流程繁琐的问题,总结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工伤保险快速理赔机制,进一步提升工伤理赔纠纷处理时效。构思“法院+工会+人社+驻企工作室 (1+1+1+N)”工作机制。联合工会、人社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并在重点企业、职工之家建立多个工作站,立足源头施策,发挥工会统筹联动治理潜能和群体性纠纷预警优势,推行调解前置程序,调动企业自主化解劳资矛盾的积极性,多元化解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