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投稿 > 市政法单位 > 南通
“好好干刑警”,他到底怎么干?
2024-11-26 08:59:00

  “怎么干好刑警?”四年前,濮浩磊初进南通市海门区公安局刑警大队,这个问题就在脑子里盘旋。

  四年的光阴走得很快,尽管经历过无数次通宵作战,成功破获上百起大案要案,一步步成长为公认的“办案能手”,濮浩磊也没能琢磨出一个标准答案。

  “必须得好好干!”可以笃定的是,彼时的那份决心,愈加清晰且坚定。

  “像划桨一样,使劲,再使劲”

  ●困宥在浩如烟海的材料中,濮浩磊不敢分心,生怕一不留神,关键证据就从眼前“一闪而过”。

  一本装订150页纸的卷宗有多厚? 

  濮浩磊用拇指和食指比划出3公分的样子。他清楚地记得,在短短三个月内,这样的卷宗他经手124本,假若成摞堆起来,足够“顶到办公室的天花板”。

  那是2021年春天,濮浩磊被抽调至“4.9”专案组,赴外市办理一起省厅督办的涉黑涉恶案件。

  由于此案案情复杂,涉案人员较多,专案组除外勤调查警力外,其余民警均被安排在一间会议室,集中开展案件侦办的各项工作。按照分工,濮浩磊负责对所有的询问材料进行收集整理,职责是从密密麻麻的文字里找到可以佐证犯罪事实的有效证据。

  “关键证据可以决定案件走向。”同组的师傅陈昆华告诉濮浩磊,别小瞧内勤的活儿,干好了同样可以决胜千里

  困宥在浩如烟海的材料中,濮浩磊不敢分心,生怕一不留神,关键证据就从眼前“一闪而过”。

  “每天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12点,没有周末,也没有节假日。”据濮浩磊回忆,由于长期在室内办公,加上精神高度集中,往往弄不清外面是白天还是黑夜。“整间屋子堆满了需要整理的物证材料,连伸脚的地都没有……”

  面对如雪花般纷至沓来的笔录文书,濮浩磊既当“审核员”,又当“统计员”。

  一份笔录,制作流程哪里不规范,他看得细;一叠材料,哪几行可以固定案件证据,他找得准。

  在一遍又一遍翻阅下,在一笔一划勾注里,涉黑团伙的犯罪事实被牢牢掌握,该团伙的组织架构逐渐清晰,前期毫无头绪的凌乱线索,在濮浩磊自制的100余张证据明细表中,被串联成完整有效的证据链——他每周撰写的案件进展报告,既是日益激进的轮番冲锋,也是胜利在望的声声呐喊。

  时年腊月,濮浩磊参与的第一起大案要案圆满收官——30余名犯罪嫌疑人被捉拿归案,13人被成功移送起诉,都受到了法律制裁。

  “像划桨一样,使劲,再使劲!”濮浩磊说,专案组就像一艘出海的船,能够朝向目的地劈波斩浪,靠的是所有人齐心“挥桨”,自己必须时刻“加把劲”。

  “抓住细节,敲开真相的门”

  ●如炬的目光扫过客厅,扫过走廊,一直扫到主卧的衣柜下口才停下——地板的浮灰上,映着半截浅浅的脚印。

  办案讲时效,节奏不快不行,而线索往往藏在细节里,沉住气,脚步放慢,才能抓得住。

  2022年8月,辖区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件,经初步调查,被害人的男友有重大作案嫌疑。次日,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后续的审讯工作交给了重案组的濮浩磊。

  面对讯问,嫌疑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但讲到作案动机,始终坚称是争吵后的一时冲动。

  濮浩磊并没有急着推进办案流程,在侦查阶段,他发现凶手作案后并非立即逃离现场,而是将受害人银行卡内的钱转到自己账户,“这显然不合常理”。

  经过深入调查,濮浩磊在嫌疑人案发前的生活轨迹中,发现了“购买凶器”之类的细微线索。在诸多铁证面前,嫌疑人的心理防线被彻底击溃,如实交代自己是早有预谋实施行凶。

  至此,案件真相大白,正义终得昭彰。

  “办案件,漏掉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最终的定罪定罚。”濮浩磊深知其中门道,“慢,是快的开始。”

  去年3月,某小区四楼住户家中被盗,三名外地嫌疑人到案后,拒不交代任何相关问题。

  常年“零口供”破案的濮浩磊,前往案发现场寻找蛛丝马迹。由于嫌疑人具备一定反侦查意识,初步勘察后,未能提取到任何有效的检样信息。

  “再看一遍。”濮浩磊不甘心。如炬的目光扫过客厅,扫过走廊,一直扫到主卧的衣柜下才停下——地板的浮灰上,映着半截浅浅的脚印。

  正是这短短几公分的印记,经鉴定与其中一人完全吻合,成为认定犯罪事实的关键证据。“抓住细节,才能敲开真相的门。”拿到鉴定报告的那天上午,濮浩磊如此感叹。

  最终,该案顺利告破,同时串并破获系列盗窃案件6起,为受害人追回经济损失10万余元。

  “干好刑警很难,必须得好好干”

  ●至于耗费大量的精力,最终会不会徒劳无功,完全没有细想。用他自己的话说,“那会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刑警圈”,侦查员们有一个共识:涉嫌线下诈骗的案件,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主要是客观证据很难收集。”濮浩磊表示,此类案件中,嫌疑人往往是通过面对面的话术,诱骗受害人交出现金,除了当事人的陈述,很难固定其他证据。2019年1月,濮浩磊转岗到刑警大队没几天,就碰上了这样的“硬茬”案件。

  胡奶奶找到濮浩磊,称老两口多年攒下的50万元,交给一个“朋友”帮忙低价购买拆迁房,结果房子没拿到,钱也要不回来。

  眼看老人声泪俱下,濮浩磊心里唯一的想法就是赶紧破案。至于耗费大量的精力,最后会不会徒劳无功,完全没有细想。用他自己的话说,“那会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经过仔细询问,濮浩磊得知,该案还牵扯到其他受害人——而集齐相当量的陈述,是认定嫌疑人犯罪事实的关键。

  “能找一个算一个!”
  心中有火,脚下有劲。正值寒冬时节,濮浩磊背着电脑和便携式打印机,跑遍全区十几个乡镇街道,找有关联的受害人一一见面,累计制作400多页笔录材料,硬是把如山铁证塞进12本装订整齐的卷宗内。

  最终,这起涉案价值超千万的诈骗案顺利办结,嫌疑人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2年。

  职业生涯办成这么多案件,有没有挫败的时候?濮浩磊坦言,那些“走麦城”的经历,反而比高光时刻印象更深。

  他记得有一回讯问嫌犯,自己和另一名年轻刑警审了半宿,对方始终一言不发。中队的老刑警施文博推门进来,靠几句“闲聊”就轻松破局。

  “干好刑警很难”。那一晚,施文博告诉有些泄气的濮浩磊,办案时的遗憾和挣扎不可避免,常有不可预见的因素从中“作祟”,但是“必须得好好干”,认真对待每一起案件,才算对得起这份职业。

  濮浩磊记在心里。“好好干”的这几年,他先后侦破大小案件百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40余名,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200余万元。

  更重要的是,全区八类恶性案件连续八年全破,辖区百姓安全感直线上升。

  谈到未来怎么干,29岁的濮浩磊一言概之:努力成为办案领域的“全能选手”,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类案件,有朝一日将自己的经验心得分享给刑警队的新面孔。

  “就像当初的自己,也是踏着前辈们的脚印,一步步走过来。”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