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崇川区司法局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履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职责,多维度施策提升服务效能,有效实现高质量公共法律服务人人可及。
搭建“就近可及”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区级平台“一站集成、分流处置”,推动法律援助中心、非诉讼服务中心、行政复议中心、社区矫正中心多中心合一,整体纳入诉讼服务、仲裁监察、工伤认定、信访接待等窗口,提高服务运作效率;16个街道中心实现窗口集中、事项集约、服务集成,形成“网格预警吹哨、非诉调解先行、法律服务跟进、法律援助兜底、诉讼定纷止争”的服务链条;打造各具特色的“一街一品”服务站点,建成社区非诉服务站、街区驿站等品牌,法律援助联络点、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吸纳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网格员、普法志愿者等350余人加入服务团队,形成“全面覆盖、无处不在”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绘制“轻松可及”的全域公共法律服务地图

创新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模式,绘制崇川区“公共法律服务地图”,以全景图的形式覆盖全区,并根据企业法治需求信息,为区内3大省级园区订制了专属地图,有效整合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公证办证点、法律援助站点、人民调解组织、律所、法治文化阵地等资源。推出“线上云地图”,实现“一键导览”,方便企业、群众自由比选,精准对接。推动办事窗口、微信公众号和服务热线以及自助服务终端机等服务模式全覆盖,促进服务便利化,村(社区)法律顾问和微信服务群覆盖率均达100%,真正使均衡、普惠、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移步可至、触手可及。
畅通“绿色可及”的公共法律服务渠道

畅通特殊群体法律服务“绿色通道”。提升劳动者维权效能,进一步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实现案件“咨询、代理、调解、仲裁、诉讼”各个环节无缝对接;联合工会推进“和谐劳动关系法律体检”专项行动,建成“体检中心”,及时纠正企业的法律误区。积极探索适老化公共法律服务机制,向老龄化较高的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食堂等延伸触角,打造“银邻荟”家事调解室、“乡音调解队”等志愿服务队伍,今年以来共化解涉老矛盾纠纷108件。疏通残疾人维权通道,联合区残联打造“以法之名·为残护航”残疾人法律服务品牌,设立区、街联建联管联用的残疾人法律救助站,提供预约服务,进一步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站点无障碍设施覆盖率,为经济困难的持证残疾人家庭“一对一”配强法律顾问,已上门服务残疾家庭20余户。
提供“人人可及”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

不断丰富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供给。连续两年开办“企暖花开法治行”专项活动,开通涉企法律服务“直通车”,设立崇法“企”航站、村居级法律服务联系点等直通站点。深入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楼宇调研走访活动,擦亮“园区、楼宇法治管家”品牌,首创公共法律服务“会客厅”、“午间益小时”公益火车等形式。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微光计划”,常态化开设“律动江海·法约三市”公益法律服务点18个,定期组织商业街区“法治夜市”,创建企业“法治副总”机关服务团,助力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搭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法治蜂巢”,推进站点下沉至物流园区、集散点及户外劳动者服务站,推进“新”光合伙人工作计划,加入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行动,协同区检察院等五部门加强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成立律师行业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联盟,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从被动到主动、广度到深度、有形到有效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