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安市司法局西场司法所坚持多“点”发力,以解决好群众身边“关键小事”为着力点,不断夯实队伍建设、普法宣传、纠纷化解等各项工作,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
以“队伍建设”为关键点 为基层治理“强引擎”
为促进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质化解,西场司法所不断夯实调解队伍建设,组织各村深入挖掘调解“土专家”,动员其加入兼职调解员队伍;同时,发挥退休老干部、优秀党员、农村致富带头人等身份优势,鼓励参与本村矛盾纠纷调解。目前,西场各村(居)已基本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民调解力量。建设村(居)网格化调解工作室,以调解网格员为基础,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建立“调解室+N”工作法,不断实现调解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
以“典型赋能”为切入点 为基层治理“提温度”
将传承和弘扬劳模精神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运用劳模工匠资源优势“反哺”社会,创新组织开展“聆听劳模讲法 ‘典’亮美好生活”普法活动,结合村情民意和普法对象实际,深入开展法治宣传进农户、进车间、进田头活动,创新开展“我说你听 你问我答”干群连心邻里会、“家门口的社员会”“小展板、大普法”等普法活动,切实做到法治宣传贴近群众、温暖民心。
以“源头化解”为着力点 为基层治理“增质效”
充分发挥村(居)协商议事室平台作用,通过精心设计“协商议事”特色套餐,建立“板凳求民意,圆桌止纷争,宣讲沁民心、实事解民忧”制度,将解决群众诉求的过程转变成各村(居)与群众连接的纽带。积极构建“1+2+X”矛盾纠纷化解矩形阵地,即1个村居矛盾纠纷调处中心,2个网格调处工作服务站,X个矛盾纠纷化解服务点,实现矛盾事项全程跟踪化解。落实源头治理责任,将防范、化解、服务“关口”前移,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小事不出网,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努力达成矛盾调处源头化解、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