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上级法院的指导下、区委政法委领导及共建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崇川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诉前联调“1+2+10+N”模式,创建“法韵崇川”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加强联动集成,打造联调共治纠纷解决新格局。以“法韵崇川”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为基础,依托3个人民法庭、23名驻院调解员、28个“网格微法庭”以及“法官进网格”工作深度对接基层解纷体系;试行金融纠纷市场化调解工作,成立金融智调平台,大力推进诉外分流工作;对接十个以上的行业性、专业性调处机制,依靠行业协会、基层调解组织、代表委员、民主党派等社会各界力量调处纠纷,实现矛盾纠纷的一站式预防、调处以及快速化解,着力打造全流程诉源治理的崇川样板。学习强国平台、《法治日报》以及《江苏法治报》先后报道我院工作经验。
2024年,崇川法院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打造“融合法庭”,以“1张网+1终端+1平台”为基层解纷提供专业支撑和“家门口式”的服务,目前建成的融合法庭共18个,覆盖崇川区16个街道。其中中南商圈融合法庭自一月底启用以来,由崇川法院调解员、文峰街道人民调解员、律师志愿者轮值,已成功接待群众咨询80余次,化解纠纷19起,位于商圈的物业公司和业主成为第一批获益人。
最快、最便捷、最低成本、最实用的思路
今年以来,省法院向全省推广建设“融合法庭”,崇川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法院要求,充分认识到开展“融合法庭”建设的重要意义。秉承“双向融通、优势互补”的理念,结合中南商圈作为南通市较早形成规模的商业中心,商圈内聚集大量餐饮、娱乐、服装等商业业态,商事主体众多、群众司法需求日益多元化、具备“支云e站”“法律服务驿站”等基础建设等特点,将中南商圈“网格微法庭”升级改造为“融合法庭”,采取最快、最便捷、最低成本的方式,为群众提供集在线诉讼、调解指导、普法宣传、纠纷联处等于一体的“家门口”式司法服务。
四级组织架构做强“融合法庭”功能
“融合法庭”作为“无讼社区”与“网格微法庭”的升级版,设有四级组织架构:一是网格员,负责排查、化解商圈内苗头性纠纷;二是专职调解员,由法院调解团队长、街道人民调解员及志愿律师担任,轮流值班,负责商圈内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三是网格法官,一、二级网格未有效化解的纠纷,调解员可反映给网格法官寻求帮助;四是联调联动,网格法官协同街道、司法所、华润物业,对未调结案件进行“四堂会调”,合力化解矛盾纠纷,确保矛盾发现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五大功能亮点满足多元化司法需求
围绕人民群众对司法服务的需求,“融合法庭”着力打造五大功能亮点:功能一:网上立案。推进在线跨域立案,实现网上立案“一次不用跑”。功能二:调解指导。指导当事人在线申请司法确认或出具调解书。功能三:在线诉讼。让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的当事人在“家门口”便捷、规范参加在线调解、庭审。功能四:普法宣传。将社会关注度高、裁判示范效应好的案件进行庭审直播,法官在线以案释法。功能五:基层治理。常态化对法律明白人、调解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法治根基。
能动履职助推“融合法庭”品牌建设
目前,已建成的18个融合法庭均由崇川法院各业务庭对接,由业务庭指派员额法官、法官助理,完成府院联动、庭所共建、法网融合等多元解纷机制的深度整合。近期,速裁法庭已派员入驻中南商圈融合法庭,处理区域内金融借款解纷及物业类纠纷。立案庭及速裁庭将以中南商圈融合法庭为中心,联合市住建局、市物业管理协会,以横向对接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纵向对接社区物业服务管理工作站、物业服务企业的方式,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辐射效应,推动解纷重心前移、力量下沉,引导纠纷在源头及时高效化解。
南通港法庭联手任港派出所设立了南通市第一个设立在派出所内部的融合法庭,主要用于调解本辖区内家庭矛盾突出,影响到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纠纷,也是公法联合打通矛盾纠纷化解最后一公里的创新工作机制。旨在统筹公法力量,持续优化执法办案协助配合机制,形成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当下,切实保障保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
下一步,崇川法院将以“融合法庭”为司法服务平台,为老百姓提供家门口式的诉讼服务,提供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渠道,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