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5日一早,当事人老黄就将一面写有“为民服务忠于职守”的锦旗送给南通如皋法院高新区法庭宗爱萍法官。
事情得从十几年前说起。年过花甲的老黄是一名木工工人,常年在外地打工。2012年开始,老黄通过他人介绍认识了焦某,焦某正常在上海承包各类小工程。老黄便跟随焦某至上海为其干活。开始的两年,焦某均按时将工钱结算并给付老黄,从不拖欠。老黄认为老板人不错,便安心跟在焦某后面打工。
2014年,在焦某的安排下,老黄先后在上海的两个工地干活,因为老黄对工地并不熟悉,所以来回都是乘坐焦某的汽车。在两个工地的活干完后,老黄因家中有事,便离开上海回到如皋,不再跟随焦某干活。此后,老黄多次向焦某索要两个工地的工钱,焦某却告知,老板另有其人,系家住海安的郭某,并几次带老黄上门讨要,均因家中无人或郭某拒绝给付导致索款未果。
老黄无奈之下只能每年继续向焦某讨要,2022年底双方为此发生纠纷并报警处理。焦某向民警陈述老黄应向郭某要,但老黄坚持认为焦某是老板,应该由焦某给付。多次协商未果后,老黄一纸诉状将焦某告上法庭,要求其支付欠付了十多年的工资2万余元。
承办法官宗爱萍通过庭前阅卷,初步判断这是一起普通的劳务合同纠纷,有欠款证明和报警记录,但开庭情况却出乎意料。焦某不认可与老黄之间存在债权债务关系,坚持认为老黄应找郭某要钱,并表示老黄提供的记载欠款金额的便条没有其签名,也非其所写,不同意给付款项,调解和开庭一度陷入僵局。
休庭后,宗法官紧紧抓住案件的争议焦点分别与原被告沟通谈话,老黄表示,自己不愿再花代价对笔迹进行鉴定,只希望法庭帮着做被告工作,实在不行等待法院判决。通过案件的初步审理和与被告的谈话可以看出,本案欠付工资是事实,但给付主体和数额存在争议。法官要求焦某当庭与郭某联系,核实欠款情况,寻找案件解决的突破口。
在宗法官的不懈努力下,电话那头的郭某认可欠付老黄的工资,但对数额存在一些争议,通过多轮沟通后,郭某和焦某共同达成了对于欠付老黄工资的还款方案,并如期履行交付。
法官心语
“结案不是目的,事了人和才是法官工作的宗旨。看到当事人的问题解决了,我们特别开心。虽然案子标的很小,但承载的是老百姓对公平正义的殷切期望。作为法官,我们需要胸怀仁义之心,厚植为民情怀,以如我在诉的心态去办理每一起案件,忠于职守、忠于人民,才能回应老百姓对新时代法治的新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宗爱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