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南通如皋法院开发区法庭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从“法暖黄昏”“法伴成长”“法润芳华”三个维度创建“守望如春”品牌,为老人、儿童、妇女等弱势群体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2024年,开发区法庭继续深耕“守望如春”品牌力量,推动党建理念融入新时代“枫桥经验”,引领家事审判工作立足源头疏导和实质化解,坚持跟踪回访和触角延伸相统一,构建以“柔性司法”理念为主线的权益保障机制,传递司法为民人文关怀。
夕阳映辉——温情守护老有所养
“陈法官,这是我要履行的赡养费,麻烦你们跑一趟了。”一起赡养案件的当事人刘某将赡养费送至法庭,请干警代为转交。
耄耋老人刘爷爷共有四个子女,原本与老伴生活在二儿子家。2021年,刘爷爷与老伴曾起诉要求四个子女每月给付其生活费800元,后撤诉。老伴去世后,其他三个子女尚能尽赡养义务,但大儿子却拒绝履行。2023年,刘爷爷再次走进了法庭的大门,这一次,他希望能够通过法律的帮助让大儿子承担起应尽的赡养义务。经过一番审理,法庭判决大儿子刘某于判决生效后立即给付生活费7200元,并于每月20日前给付生活费200元。判决之后,刘某没有再逃避,而是按时履行了义务,让这个家庭纷争得以平息。
案子虽然了结,但法官陈东并未就此止步,他心里还惦记着老人目前的生活怎么样?身子骨还硬朗吗?他知道,法律的力量不仅在于判决书上的文字,更在于对弱者的关怀。他亲自带队到刘爷爷家进行回访,关注其子女赡养义务履行情况,确保老人的权益得到实际的保障。这不仅是对刘爷爷的支持,也是对社会责任的彰显。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法官陈东和他的同事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他们用自己的真心和热情,传递了司法的温度。他们的努力,不只是司法公正的体现,更是对社会公德的捍卫,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晚年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尊重与关爱。这份工作,虽不曾轰轰烈烈,却在寂静中散发着温暖人心的光芒。
巾帼风采——倾情保护妇女权益
“赵女士,请相信法律的力量,您不再是孤立无援,这份人身保护令将是您新生活的开始。”
赵某是一位温柔的母亲,也是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她的丈夫常在酒后对她实施言语侮辱和身体攻击。而在她好不容易离完婚本以为能够摆脱暴力阴影的时候,却发现前夫并没有停止对他的骚扰,反而愈加激烈,痛苦不堪的赵女士最终鼓起勇气向法院提交了人身保护令的申请书。
法官陈璇接到赵某的案件后,深知该案件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便立即对赵某递交的证据,包括医疗报告、伤情照片以及邻居证言等展开审查,核实完真实情况后迅速出具人身保护令,要求赵某前夫停止一切形式的暴力和骚扰行为,禁止其接近赵某的住所和工作场所,确保赵某的人身安全。
后期,为确保人身保护令的有效执行,陈璇主动联系当地的公安机关,请求协助配合对赵某的居住环境进行安全评估,并安排专人持续跟进该案。几个月后,法官陈璇对赵某进行回访时,发现她原本疲倦的面容展现出生机,赵某表示,她已经开始了新的工作,孩子也在新环境中快乐成长。
法官陈璇在回访报告中写道:“见证赵某从阴霾中走出,重拾生活的勇气与希望,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最大荣耀。法院不仅仅是裁决争端的场所,更是守护公平正义、传递社会温情的堡垒。”
春蕾绽放——真情爱护幼小生命
小梅与小刚(均系化名)通过介绍相识并结婚,然而婚后不久,小刚发现小梅隐瞒了她的精神病史。而此时,小梅已经怀有身孕。面对这一情况,小刚诉至法院,要求撤销婚姻关系,退还彩礼并赔偿精神损失。法官迅速对这一复杂案件展开处理,然而小梅的早产却给案子带来了新的矛盾,双方就如何抚育早产儿的问题产生严重分歧。
法官深知,撤销婚姻的问题可以依法裁决,但新生命的抚育问题却刻不容缓。为详细了解案情,承办法官联系双方当事人多次进行谈话,对双方的诉求耐心倾听、细致分析、剖析利弊,积极引导他们换位思考,互相理解。
在法官的不懈努力下,事情迎来了转机,小梅父亲愿意代小梅贴补抚养费。最后,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小孩随小刚共同生活,由小刚抚养;小梅爸爸自愿代小梅贴补抚养费6万元;小刚自愿放弃被告返还彩礼及四金的诉讼请求。
协议达成后,小刚将孩子从医院接回家中。几天后,法官陈璇和刘娟带着婴儿用品,与社工志愿者一同前往原告家中看望孩子。小刚怀抱着年幼的儿子,眼中充满了感激。他与法官们交流了孩子的未来成长,并承诺在工作之余一定多陪伴关爱孩子。
看到一个破碎的家庭找到了新的希望,一个无辜的婴孩得到了应有的关爱和保护。这一刻,法官们的心中充满了温暖和满足。
以上的一幕幕只是开发区法庭在“守望如春”党建品牌引领下的工作缩影。下一步,开发区法庭将继续探索“守望如春”品牌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融合,聚焦家庭这一社会“最小单元”,坚持将守护老人、保护妇女、关爱儿童的贯彻始终,强化家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源头化解、实质化解,以家庭和谐“小平安”推动社会和谐“大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