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海安城东镇韩洋村的华辉蔬菜专业合作社是一家占地288亩,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的现代农业合作社。然而因经营主徐某缺乏管理经验,经营不善,导致拖欠租金近160万,老百姓权益严重受损。
介入危机 调解破冰
韩洋村经济合作社找到开发区洋蛮河司法所,希望司法所帮忙协调处理,督促徐某交清拖欠的土地租金。否则,将依法解除合同,收回土地另行发包,并追究承包人违约责任及延迟发包造成的损失。司法所工作人员认真听取韩洋村相关人员陈述后,意识到徐某违约行为的严重后果,当即安排镇级人民调解委员会接案办理,同时联系徐某了解纠纷事实和纠纷原因,以及解决纠纷意向。接着,调委会组织韩洋村和徐某到司法所调解,同时邀请农业农村部门共同参与。
经过与双方多次沟通,释说法理,权衡利弊,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签订调解协议书,协议明确华辉合作社所欠租金分期给付。如华辉合作社按约定履行,合同继续履行。否则,合同即可终止。同时到法庭就人民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
履约受阻 执行不能
后因华辉合作社未按司法确认文书履行义务,韩洋村经济合作社随即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作出执行裁定书,查封华辉合作社所有的位于韩洋村土地上的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并委托第三方对查封资产予以评估,同时确定评估价值,并以合理区间起拍价拍卖。但在竞价周期内,因无人竞拍而流拍。同时未发现华辉合作社有其它可供执行财产。
执行程序时间较长,土地荒芜无法利用,村级债权无法实现,法院执行处于僵局,案涉土地资源处于恶性循环状态,法院终结本次执行。由此,华辉合作社拖欠土地租金一案一度陷于被动。
主动出击 事有转机
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司法所积极发挥自身职能和专业优势,一方面联合村居法律顾问共同商议,向法官请教相关事宜,另一方面向党委政府及时汇报情况,后发出《韩洋村经济合作社关于拟以物抵债,盘活土地,减少呆滞债权的法律意见书》,即:申请恢复执行,申请法院对华辉合作社资产重新拍卖变现,如仍为流拍,则建议韩洋村经济合作社以拍卖所定保留价接受拍卖财产,从而实现部分债权,争取盘活土地主动权。
后法院恢复执行,先后两次公开拍卖,均因无人竞买流拍。韩洋村经济合作社同意以该次拍卖所定保留价接受拍卖财产。法院裁定相关财产交付韩洋村经济合作社,抵偿华辉合作社所欠韩洋村经济合作社相应债务。
合规先行 促成“新生”
土地收回,盘活土地资源,增加村营收入,维护群众利益又成了韩洋村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相关职能部门帮助韩洋村吸引资质好的农业经营主体入驻,其次,司法所联合村居法律顾问对农村集体资产产权转让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进行事前把关,后经过多方努力,促成申某某受让韩洋合作社资产,承租相应地块。申某某接手后,先后投资240多万元,成立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韩小洋”品牌,成为妥妥的90后“新农人”。
至此,韩洋村先后盘活土地288亩,挽回经济损失110多万元,温室大棚实现了“重生”。
实践中,承包方因经营亏损,进而拖欠土地租金,后又因资不抵
债,执行不能引发呆滞债权无法兑现,群众利益受损,土地长期荒芜无法使用。对此,司法所主动作为,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从法律角度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