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前的一场语文期末测试,两名小学生的作文里都不约而同出现同一个人——“张叔叔”。
在“为他(她)点赞”的命题作文里,孩子们为何要将赞送给“张叔叔”?原来,“张叔叔”是南通市海门区公安局交警大队城区中队的辅警张红荣。自2021年开始,他在海门区实验小学护学岗上工作至今,负责维护周边交通秩序,保障学生们的安全通行。因为风雨无阻的尽职和守护,让他和孩子们结下了美妙的缘分,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张叔叔”。
“像一只大鸟,保护身后的雏鹰”
一条斑马线,仅有10余米的宽度。
海门区实验小学南门口的斑马线,却是2400余名学生上下学的“安全线”。
张红荣的日常,就是在这10余米之间折返上百次,无论是烈日酷暑,还是数九寒冬,他的任务始终不变——绝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受到伤害。
“跟在叔叔身后!”“慢点跑,看着车!”“稍微等一下!”伴随着长短有致的哨声,张红荣奔跑穿梭在车流人流之中,那一刻,新海路学校路段成了他的“战场”,“平安”就是胜利。
“像一只大鸟一样保护我们。”一名小学生在作文里这样形容他眼里的“辅警叔叔”。在张红荣眼里,身后的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终将展翅高飞的雏鹰,自己肩上的责任很重。
不同于早高峰岗,护学岗不光要保障车辆的畅通有序,更要兼顾孩子们的通行安全。“眼勤脚快”让张红荣的护学工作游刃有余,当他张开双臂的瞬间,学生和家长们心中增添了满满安全感。
近三年里,实验小学护学岗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新海路已然成为师生心中的“平安路”。
“眼睛一闭,脑子里全在想这些”
2021年9月,张红荣转岗至海门区实验小学护学岗,彼时学校周边尽管划定了临时停车区域,然而“空间有限、车辆混停”的事实,常常让交通秩序陷入混乱,也令等候的家长心生怨言。
▲过去的实验小学门口,存在“停车难”的问题
“家长来接送学生,光安心还不够,也要等的舒心。”到岗没几天,张红荣就开始琢磨怎么解决停车难的“顽疾”。“那几个晚上,回到家躺在床上眼睛一闭,脑子里全在想这些。”
通过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潜心思考,张红荣终于解锁了破局之道:将原有的停车区域以学校大门为分界点,细分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区;同时,在保证路面行驶宽度的基础上,调整机动车停放的角度,增加该路段的汽车容纳量。
这两招的效果立竿见影。接送孩子的电动车从汽车间的夹缝中“解放”出来,而汽车的可停放量较之前足足翻了一倍。
鸣笛声少了,家长紧锁的眉头舒展了,等候之余有兴致互相聊聊孩子的成绩和家常……这些变化,张红荣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而为何会发生这些变化,却鲜有人知。实验小学副校长——和张红荣打了几年交道的秦劼心如明镜:“(停车秩序)能像现在这样规范,张警官功不可没。”
▲如今,学校门口接送学生的车辆停放有序
“被需要,就是自己工作的价值”
今年年初的散学典礼上,张红荣受邀登台,在海门区实验小学全校师生雷鸣般的掌声中,接过了一张红彤彤的奖状。
在几千人眼中,这位朝夕与共的辅警“张叔叔”,毋庸置疑是“最美交警”的不二人选。在张红荣看来,被表彰固然让人激动振奋,而被需要,才是自己坚守护学岗的价值。
需要和被需要之间,往往存在一种岁月沉淀的默契。
一千多个日子里,一声问候,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哪怕是口中发出的清脆哨声,都会无形中增加张红荣和学生、家长以及老师之间的羁绊。更不用说那些戳心又深刻的“独家记忆”——雨天紧急护送头部受伤的孩子就医,帮助走失的低年级学生重回家长的怀抱,陪伴落单的小孩等待姗姗来迟的父母……
“偶尔哪天不在护学岗,第二天就会有好多人关心我去哪里了。”谈起“被需要”的滋味,张红荣难掩得意,印象中有好几回,路过的学生们还会偷偷塞给自己糖果、饼干,然后小跑着离开……
这种双向奔赴的温暖,让张红荣心中燃起盏盏星火,恰如其中一篇作文结尾处描述的那样:“哪怕雨再大、风再烈、雾再浓,他依然会坚定地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忠诚地为人民服务着……”
晨曦的薄雾还未散尽,新海路的哨声照常响起。如果你路过那里,你会看到一片朦胧的温馨,一片成熟的希望,还有一抹醒目的荧光绿,流动着,跳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