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投稿 > 市政法单位 > 南通
启东南城区街道:真心换情解矛盾 “危改”破冰探新路
2024-04-24 18:03:00  来源:启东政法

  4月18日上午位于市区农机巷108号市测功器厂1、2号楼的危房解危项目正式开工,现场礼花飞舞、掌声四起。这标志着市首例居民多产权房危房解危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南通市居民自筹资金危房解危第一家也为全市“危改”工作持续推进探出了新路径。 

   

  “在政府部门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拿到了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找到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并筹集了重建资金今天终于破土动工了,年底前就能住上新房子啦1号楼居民吴兵再也掩饰不住内心激动 

   

  据了解该两幢二层小楼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2002年改制为个人产权房共有居民23户房屋设施陈旧、户外楼梯破损、没有独立厨卫2019年被鉴定为C级危房2023年我市正式启动危房解危惠民工程,位于东珠新村社区测功器厂1、2号被列入首批名单,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居民耳中,一下炸开了锅。危房解危是好事,关乎民生关乎百姓,也是基层工作的敏感地带弄得好,是一件为民实事,弄得不好,百姓不理解,容易惹出事端”,社区主任黄静默默思考着,从哪里入手?如何入手?第一个突破口在哪里?一连串的问号在黄静的脑海闪过。 

   

   

  2023年3月13日,黄静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住户见面会,想通过政策宣传、互动交流收集相关诉求,没想到这次会议在一片骂声中草草收场。社区里“有困难,找黄姐”“有矛盾,找黄姐”,作为市人大代表社区书记、总网格长“黄姐调解工作室”的首席调解员一向遇事不慌,可这次突然找不到方向了。多年的基层经验告诉她,必须从居民的真实诉求中寻找破冰点,随后“一对一”的实地走访迅速展开组织社区人员针对每户不同房型面积不同家庭结构和历史遗留问题等细节着手,查实情、一户一策,用心用情逐一化解矛盾 

   

  1号楼的蔡老伯为方便孙女读书购置了这套旧房子,前年花了10多万元重新装修,现在要拆了重建,他根本无法接受。黄静带着网格员多次苦口婆心地劝说:“装修是表面文章,房屋结构危险依然存在,在这样的房子里读书也不安全啊,等改造好了,将来还可以留给孙女当婚房老人并未所动每次放学看到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上门,孙女的一句话:爷爷换新房是好事,住得更长久、更安全”,彻底击溃了爷爷的防线。 

   

  杨阿姨1993年起住在这里,听说老房子要拆了,心中万分不舍,忧心忡忡找到了黄静,“住了30多年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有感情突然要拆,我连着好几夜都没有睡好”。看到情绪低落的杨阿姨,黄静紧紧牵着她的手,“想想以前下雨天的时候,家里不是滴滴答答,就是水漫金山,到了台风季节要紧急撤离,以后住上新房子这些烦恼全没了黄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你来我往的拉家常中,消除了老人顾虑,下了腾房协议 

  “危改”启动至今整整历时405天,其间经历了什么,社区居民口中的“黄姐”感慨万千,“在这四百多天里,共巡查了127次、建档23盒协议书写了撕、撕了写,从23户全线反对到全部配合、集体签约,主动申请原地解危自筹重建,从解不开的一大堆疙瘩到所有矛盾一一化解,每一步都是付出了巨大努力 

   

  这一刻,伴随着挖掘机的一阵阵轰鸣声,两幢老旧危房彻底消失,留存在历史的记忆里73位原住户个个喜笑颜开。一个外号叫“铁头和尚”的住户开玩笑说:“我这硬铁头也不过黄姐的情之软功,理之磨技,细想当初我们和政府抵抗了年,实在是不应该啊杨阿姨和蔡老伯也笑着向黄静打招呼你们是为老百姓做实事的,我们老百姓还是识货的此时的”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就要老百姓架起连心桥,将心比心、化群众心头之苦,解百姓心头之结,把基层治理和矛盾调解做到居民的心坎上,为他们谋幸福添快乐,老百姓自然也会乐见其成、乐享其成的黄静再次与居民们约定落成的那一天,我们一起包馄饨庆祝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