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乡贤调解室“以聊化事”画出绿色和谐同心圆
4月8日上午,通州生态环境局信访科接到多名群众来电反映田里的青菜被附近某工厂污染,菜叶落灰严重,要求赔偿。
通州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三局接访后立即赴现场检查,发现该企业由于脉冲布袋除尘设施长期使用被磨损,硅粉收集不完全,少量硅粉扬洒致周边庄稼地,导致青菜轻微受污。执法人员要求企业立即修复已磨损的除尘设施,确保粉尘收集到位,达标排放。考虑到群众有赔偿诉求,执法三局与十总镇、骑岸居商定后于举报当天下午邀请企业、群众和乡贤调解员共同就庄稼赔偿问题开展调解。
调解组在听取了群众代表的意见后,执法三局将检查情况和整改要求进行了通报,企业负责人表态将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做好整改工作,希望给予一定整改期限并对给群众造成的不良影响诚恳致歉。两名举报人在了解到企业是无心之过后,表示这个问题是第一次发生,只要下不为例,青菜损失费就不用赔偿,但仍有一名举报人坚持一定数额的赔偿。企业对赔偿金额存在异议。
陈风是骑岸居干部,共产党员,有着十余年的村(居)工作经验,在骑岸居颇有威望,考虑到企业非故意行为,且态度诚恳,结合当前服务助企,优化营商环境要求,陈风通过拉家常,讲政策,聊想法,耐心细致地做举报人思想工作,企业无心之过最终得到群众的理解。
为破解当下环保领域信访内容复杂化、举报途径多样化、信访对象多元化、矛盾调处艰难化难题,自2022年以来,通州生态环境局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环境信访群众自治调解新途径,充分发挥老党员、退休教师、退伍军人和退休干部等德高望重乡贤能人作用,建立了环境信访“乡贤调解室”,打通了环境信访化解最后“一公里”。
目前,通州区环境信访“乡贤调解室”已由2022年的2个试点村(居)发展到现在的50个村(居),越来越多的乡贤、能人加入了这支调解队伍,环境信访“乡贤调解室”覆盖广度有效夯实了通州生态环境信访工作基层基础,生态环境信访矛盾上行问题有效解决。2023年,通州区环境信访总量和越级信访量连续第六年实现“双下降”,环境信访总量和越级信访量同比分别下降12.3%和28%,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通过实践发现,在执法中融入乡贤调解的柔性力量,有效改善了厂群关系,优化了营商环境,推动了环境信访问题案结事了人和。
今年以来,环境信访乡贤调解室发现问题线索500余条,已化解430余条,化解率约86%。通州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健表示:“通州生态环境局将继续放大乡贤调解室‘以聊化事’作用,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化解环境信访矛盾纠纷,推动绿色和谐厂群关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