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进入法院工作至今,张红丽从书记员到法官再到副庭长,从审判到执行再到立案,十九年芳华岁月,她始终坚持秉公办案,忠诚履职,用公正司法践行法治信仰,用司法为民印证法治初心。“我经历过立、审、执各个角色、身份的转变,但无论是哪一种,我相信,只要用心用情,就既能解开当事人的事结,又能化解他们的心结。”十九年的工作经验,张红丽有着自己化解矛盾纠纷一套办法。
作为启东法院立案庭的负责人,她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当事人,对于他们各种各样关于立案诉服、涉诉信访的问题,她都一一耐心为他们进行答疑解惑。立案工作光有耐心还不够,更要有主动解决问题的魄力和勇气。立案庭作为诉源治理工作的前哨部门,张红丽主动将司法服务拓展到矛盾纠纷的最前沿。2023年底,启东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信访接待窗口挤满了人,这是一起群体性的劳务合同纠纷,工人辛苦工作一年,老板却迟迟不发工资,工人这才到信访接待处求助。后工人们经引导,准备在法院民事立案窗口提起诉讼。考虑到这是一起42名农民工讨要薪资的群体性纠纷,张红丽要求工作人员为其开辟立案绿色通道,同时立即与农民工的代理律师取得联系。通过诉前的沟通,张红丽了解基本情况后,决定采取“统一处理,示范调解”的工作方法,切实维护农民工的权益。调解现场,整体井然有序,不出一个小时,42名农民工便与老板达成了2案司法确认、其余庭外和解的协议,把矛盾纠纷消弭在了萌芽、化解在了基层。
“无论是处理小纠纷,还是办理大案件,都要用心用情。”张红丽作为立案庭负责人是这样做的,她自己在审理案件时亦是如此。
“法官,我为她付出了那么多,她现在提出分手,我想不通,我要把彩礼、金器全都要回来。”2023年2月,张红丽承办的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案件中,男方情绪激动,对女方的分手行为表示不解。已经送了彩礼,按说结婚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怎么女方这时候提出分手?张红丽觉得这个案件可能存在隐情,只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才能顺利推进案件。她多次拨打双方当事人电话,了解到男女双方相识相恋、订婚、同居生活一年有余,女方因男方父亲身患重疾才提出分手,男方则提出返还彩礼、各项费用等40余万元。考虑到双方当事人矛盾较深,她准备通过先开庭后调解的方式,借助法庭调查等形式,让双方对案件有新的认识。庭审结束后,她趁热打铁,采取“背对背”的调解方式,为双方分析利弊,计算投入的时间、金钱、精力所有成本,希望双方能考虑之前的感情基础,接受调解从而及时止损。经过一番思想工作,双方达成调解方案,12万现金及若干金器顺利交接,案件最终圆满化解。
她任吕四法庭、立案庭副庭长期间,共审结各类案件1922件,民事案件调撤率超过50%,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打通执行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也需要用心用情。2017年至2022年,张红丽在任执行局副局长期间,她深刻认识到司法拍卖工作是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的重要方式,于是她积极探索执行工作新模式,在南通法院系统内率先组建网拍团队,实现了资产处置变现与拍卖款分配专业化,相关工作经验在南通法院系统进行交流。在她任执行局副局长的五年时间,启东法院共成交拍品4000余件,拍卖总成交额超过20亿元,成功处置了一批疑难复杂执行拍卖案件,取得了较好的司法效果。同时,她本着对案件负责的原则,总是想方设法提高拍品成交率,妥善解决每一个案件当事人、买受人提出的问题及诉求。2020年,启东法院陆续拍卖成交的位于河北唐山的60套房产交接遇阻,她与执行干警一起三次赶赴唐山,每次往返车程26个小时,即使面对被执行人开发商的强硬态度,她也坚持原则绝不退让。在沟通优先的前提下,她每天工作近12个小时,一边是耐心释法,一边是强调违反法律规定的责任后果,柔中带刚,最终帮助买受人胜利交接房产,赢得了申请执行人和买受人一致称赞,也平息了群体性矛盾。
电视剧《底线》中讲道:“法律有尺度,法官有温度。”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法官,我们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纠纷,在坚守法律准绳的同时,更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与良知,调判结合,善执敢为,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彰显为民司法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