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想到打官司不是原、被告剑拔弩张,而是和和气气,握手言和,继续合作。”2023年11月21日下午,记者在南通市海门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采访了正在常州苗木基地查看树苗长势的当事人小常(化名),“我今年35岁,第一次上法院、第一次打官司,第一次通过调解要回老杨(化名)欠我2年多的苗木购买款,真是很多第一次。”
在法院起诉 受案后移交区中心
“海门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一点都不瓤(安徽话),我去了2趟,第一次是去交诉状,第二次调解了半小时就搞定还款事宜。”来自安徽、在常州承包苗圃的小常赞不绝口地夸奖着海门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是什么得力的做法“俘获”了小常的心?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2021年小常和老杨经朋友介绍认识后开始合作,老杨在小常处购买绿植做建筑项目的绿化配套,两人经过对账,老杨欠小常货款125820元。小常多次联系老杨索要货款,老杨总以各种理由拖延。无奈,2023年7月9日,小常便赶到老杨户籍所在地——海门区法院起诉。
在海门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引导员的指导下,小常在中心1号窗口法院的立案庭起草、递交了起诉状。在静候法院受理通知的时候,8月10日,小常接到三厂街道社会综合服务中心打来的征求是否愿意调解的电话。
原来,海门区法院受理此案后,对案件进行了分析,认为此案事实清楚、证据比较完整。要是走法院诉讼程序,再加上执行程序所花的时间、精力,还不如由中心调解来得快,还省钱。于是,8月10日上午,法院立案庭通过“海门区矛盾风险隐患智能管理平台”将此案移交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申请立案前调解。
线上+线下 三级联动联调
8月10日,三厂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在平台接受该案后,立刻电话征求小常、老杨是否愿意接受调解。在得到双方同意的答复后,中心副主任、街道政法委员张佳淞便召集街道、镇西村中心相关人员对该案开展分析研判。
本案表面看是简单的合同纠纷,但因为该案的被告老杨是一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其大量的工程款被拖欠,导致他也外欠货款。此案若不能妥善处理,矛盾极易升级。为此,街道成立由街道建设局负责人、司法所干警、老杨所在的镇西村委会和街道专职调解员王兴池、沈学忠组成的调解团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专职调解员王兴池,曾担任过镇西村党支部书记,与老杨非常熟悉,有助于和老杨交流沟通。
由街道、村组成的调解团队剖析案情时,判断此案症结在于老杨资金紧张所致。从老杨的现实情况来看,要想还上款只能采取分期的方式,老杨既能承担起,也不至于老杨上黑名单,影响他以后的业务展开。
“小常是外地人,来海门一次不容易,调解团队要争取让他来一次就能调解成功。”一直跟踪此案进程的区中心主任胡春松要求。于是,8月11日,调解团队就线上与小常进行了沟通,打消了小常的顾虑,并约定了调解时间。
在街道中心 实现庭前调解
8月12日、13日恰逢周末。为确保老杨8月14日(周一)按约参加调解,街道和村综治中心会同网格员与当事人保持联系,并发动其亲朋好友共同做好老杨工作。
8月14日下午14:00,当小常从外地赶来到达三厂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时,老杨已经在等待小常了。由于前期工作充分,双方半个小时就达成还款协议,签订了调解协议书。调解员随即帮助当事人与三厂法庭对接,提请司法确认。下午3时,小常就放心地踏上返回常州的路途。
“你看,这是我第二天收到区法院根据双方协议出具的裁定书。”小常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困扰我2年之久的烦恼,就等老杨按照约定每月还款了。”
“自2023年8月份以来,区法院移送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诉调案件192起,中心联合镇村两级中心化解了65起、仍在协调的73起,诉调案件受理综合化解率达到68.8%。”海门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政耀华告诉记者,“按照‘为群众服务,为平安助力’的思路,区中心集成网格服务管理、12345政府热线、矛盾纠纷化解、诉讼服务受理等13项功能,截至目前接待群众千人次,与11个镇(街)中心、293个村(居)中心以及969个综合网格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2917起,调处成功率达99.47%,镇村中心的调解量较去年同期上升17.6%。”
【主官点评】
打造“群众心坎上”的“一站式”平台
南通市海门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姜勇
近年来,海门区聚焦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实战实用,全力推动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三级体系建设走深走实。2023年以来,三级中心共排查受理调处矛盾纠纷12917起,调处成功率达99.47%。
坚持党建引领“一盘棋”。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基座工程”,健全完善“区委统一领导、社会治理部门各司其职、镇(街道)村(社区)齐抓共管”的城乡社会治理组织体系。区镇两级中心成立功能型党组织,对进驻部门、人员实行党员身份管理、绩效考核扎口。
推动多元化解“全链条”。引导更多法治力量向“疏导端”发力,公调、诉调、检调、援调、访调、纪调“六调”联动。突出诉调无缝对接,将“案件对接”拓展为“业务对接”,“庭所联动”延伸为“庭专联动”,镇村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的调解总量较去年同期上升17.6%。
融合定分止争“一站式”。标杆化做精区级中心、特色化做强镇级中心、集约化做实村综治中心,出台服务、研判、考核等16项工作制度。加密信访、公安等部门联动,加快打造矛盾纠纷“一扇门受理、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运行、一揽子解决”的社会治理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