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改革是新时代破产审判发展的必然要求,海门区人民法院打造的企业破产服务平台就是数字赋能破产审判的生动体现。”近日,南通市海门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杜开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道。近年来,海门区人民法院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推动信息技术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通过破产案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及企业破产服务平台的深度运用,助力破产审判高质量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海门样本”。
府院联动破解破产事务办理难题
“传统的办案模式中,需要管理人逐家单位跑、逐件事项办,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海门区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黄燕说道,“正是基于办理破产涉及部门众多、事项繁琐、程序复杂的现状,我们重点攻坚数字赋能府院联动,开发企业破产服务平台,以信息化助力破产案件办理。”
海门区人民法院以破产审判中“府院联动”为切入口,探索通过线上渠道集约办理破产事项,解决办理破产中协同成本高、效率低等痛难点问题,搭建面向多角色主体的协同工作平台。据介绍,“企业破产服务府院联动平台”集合税务、自然资源和规划、人社局等10家部门单位,实现社保、工商企业信息、不动产登记等破产信息“一键查询”,此外,针对税务注销、信用修复、不动产查解封等,管理人可根据办案需求线上申请、线上办理,实现破产事务“一网通办”。“以前管理人查询破产企业纳税申报、税费缴纳等信息,或者破产重整中办理信息变更及企业信用修复时,有一项就得跑一趟。现在只要通过联动平台,管理人在线提交材料,我们登录后台查收并办理,提高了不少效率。”税务窗口工作人员对企业破产服务府院联动平台的运行效果深有感触。
据悉,自平台上线以来,为61家管理人开设账号,查询破产企业各类信息120余条。
良性互动加强管理人履职全流程监督
办理破产的信息化不仅为管理人履职提供了新引擎,也为法官督导管理人提供了有力抓手。“这起案件的一债会为何迟迟没有召开?”一天,承办法官在浏览系统中各案件进展后,向这起案件管理人询问原因。第二天,管理人就在系统案件办理模块的节点树上进行留言并提交附件,解释目前工作进展停滞原因,并详细载明下一步安排。以往了解管理人工作进度主要靠电话询问或由管理人递交书面报告,对管理人的监督和指导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时间差”,若碰到管理人内部人员变动还容易导致对接不畅,现在有了系统,法官可以实时查看管理人的工作开展情况,大大提升了破产案件的办理质效。“自从有了这个系统,所有节点情况都一览无余,即便我们内部人员变动,也能快速熟悉案件进展,快速部署下步工作。”破产管理人表示。
据了解,破产案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还设有资金交易管理模块,对管理人账户资金实行动态监管,承办法官能够随时查阅管理人账户资金余额,案件每笔资金的实际用途、款项流向一目了然。
整合资源依托平台聚力以破引资
为在最大范围内推介破产企业资产信息,平台开设资产处置与投融资专区。在资产处置阶段,海门区人民法院依托网络平台资源优势,确立以网络拍卖为主要方式的市场化处置手段,降低了资产处置的成本,保证了资产变价过程的公开透明,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债权人利益。对于具有挽救价值的企业,利用破产企业释放的土地、厂房等要素引进项目,通过数字化手段寻找投资人助力企业“起死回生”。
某工业公司破产清算案中,管理人通过平台发布信息,在法院指导下对接政府招商引资部门,募得多家意向投资人主动对接、洽谈。平台的建成和使用,扩大了破产资产信息发布、接收渠道,能够吸引更多的意向投资人。
破产重整投资人招募难、破产财产处置难等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有经济周期下行和投资信心修复不足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存在破产企业投资信息发布渠道单一、发布范围精准度低等问题。企业破产服务府院联动平台将资产处置与招商引资有机结合,帮助企业脱困,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实现互利共赢。